投资不能像淘金


  近期,常在网上看各路专家们对国内股市走势预测文章并发现一有趣现象:看涨的文章后面,往往有不少斥之“忽悠”、“片子”一类的贴子。何至于此?难道投资者不是因为认同市场长期会上涨并带来投资收益而参与投资吗?估计是不少投资者亏损较大,心情不太舒畅吧。也可能是“长期”不见股市有像样的上涨,有些焦燥不安吧。在奉劝投资人需要有耐心之余,我也就此认真思考:

  其实,上市公司作为整体一直为股东创造价值。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两年国内股市表现整体也不太差:2009年市场大涨毫无疑议;2010年上证综指虽弱,中小板综指、创业板指数却是表现出色(中小板综指全年涨近25%,6月1日问世的创业板指数也上涨了12%)。但似乎投资人的整体,无论从散户普通投资人、抑或民间的专业投资人(“牛散们”)、还是作为专家投资人“正规军”的公募基金都大多鲜有可观的斩获。真是要好好找一下原因了。

  近日,我在的儿童英语教材中阅读到了一则有趣的课文,文中讲及在当年美国西部的“淘金潮”。淘金者大多数连年累月忙碌,却最终空手而归,而在金矿附近提供相关服务者(卖铁锹和铁桶、卖生活用品、维修设备服务、经营咖啡室、甚至银行等等)所经营的生意因淘金者的不断涌入而渐渐红火,几乎稳赚不赔。日积月累,这些依托淘金者的商人们累积了可观的财富,也造就了加州的初始繁荣。

  想来,我们股市的情况也与上述“淘金潮”有某些相似:

  某财经媒体发起的一个共有8062名投资者参与的调查显示:去年的中国股市中38.32%的投资者表示投资亏损20%以上;表示亏损10%以上和基本持平的投资者也分别为22.94%和18.77%;表示收益在20%以上和收益在10%左右的占比例分别却仅为10.34%和9.63%。意味着投资者的“战果”是六亏两平两盈。另一方面,基金在整体业绩下滑,基金投资者收获也不理想。

  截至3月31日,60家基金公司的656只基金年报均披露完毕。根据天相投顾数据,60家基金公司去年仅实现利润50.8亿元。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费为302.19亿元,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费收入是为基民赚取利润的5.95倍。同时,公开的数据显示,沪、深两市的2010全年累计成交金额57万亿。假设平均佣金为千分一(双边收),印花税为千分一(单边收),券商的佣金和政府税收会在1700亿以上。由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投资股市的真正赢家了。

  然而数据也显示:上市公司对股东回报水平有明显改善。截至3月22日,尽管2010年度年报披露工作仍在进行中,但已披露年报公司在提出分配预案和现金分红公司两项指标较2009略有提高的。在两市700家已披露2010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486家公司提出了分配预案,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有446家,合计向投资者派发现金839亿元。因此,投资股票毕竟不同于淘金。尽管存在一些“铁公鸡”,上市公司整体上也是真正为股东带来价值的。但是,投资者作为股东,能否在长期真正获得并保持住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其投资取向和策略是关键。

  因此,投资者须具备谦卑的心态,承认自己不可能预测短期走势,从而以平静的心态跟随市场而非试图战胜市场,这才是立于不败之地不败的关键。事实上,每年年初,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在信心满满地制定计划跑赢市场,然后在年时间里进行频繁操作,然而每每年终总结却发现结果都大多事与愿违。

  以下是一些长期有效的简单策略:

  1) 长期投资,减少操作以降低交易费用。否则,如频繁操作,投资股市就注定是参加比“零和”游戏还差的“负和”游戏,因为每次都会被扣手续费和税金。多个回合下来,手续费和税金会把本金“吃”得所剩无几。近期大家又在热议沪指再上三千能否站稳。还是那句老话吧:猜短期的走势对的概率为50%,没有意义!但根据估值,三千点是低位,值得加入和坚持。至于行业,还是看估值吧!

  2) 选择指数型基金投资以尽可能降低管理费用。否则长此以往,高的费用会严重侵蚀您的资产。因为管理费用和基金投资的交易费用最终是持有人“买单”的。

  3) 投资需以估值为准绳,以高度的纪律避免追涨杀跌。否则,以“操作”的理念年来指导投资行为,具体上是机械地测点位以实现“低买高卖”,在无法克服人性“贪婪”和“恐惧”之际,结果往往是“高买低卖”。最终会投资节奏被打乱而“忙忙碌碌,一无所获”。 “当大家对股市不大关心甚至避之则吉时。往往是入市并的时机;当相当多投资们心怀忐忑而裹足不前时,往往还应长期坚持;当大家热衷谈股且大多数人感觉良好时,反而应激流勇退。”此规律已被证明长期有效。

  以上策略看似简单,行之有效,却不易长期坚持。不信的话,请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