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催生了专发论文的假期刊


海南近日查处非法期刊案,7年间约2万人付费登载论文,涉案金额超1000万元。假期刊主要集中卫生教育领域,专家称许多单位对发表论文的数量、级别提出不切实际的“刚性要求”,合法刊物无法满足巨大需求,“这为学术造假提供了制度运行空间”。(《新京报》4月1日)
  涉案金额超过一千万。
  这份期刊专发能够用来评定职称的论文。有年度表彰,有带薪休假,这么多年来,假期刊的职工都觉得自己是正规的学术期刊了。
  我们只想问一句的是,究竟是什么催生了这份运营时间能够长达七年的假期刊?
  毫无疑问是我们现行的职称评定体系。目前我们的职称评定,基本上只看你发表论文数量、英语考多少分、计算机咋样,有没有出过书。都从学校出来好多年了,一些能用到英语的工作还好说,一些根本用不到英语的,在学校里学的那些英语知识早就只剩下了ABC;所以,每到职称英语考试,看着考试的时候考场外那黑压压的人群,我们就知道替考的有多少。计算机,同理。至于论文,除了少数真正做研究的人之外,很多干脆就是自己找个人代写一篇,然后托关系花个钱,找个期刊一发了事。
  而至于你的工作实绩、工作能力到底如何,评定职称的时候,反而成了没人考究的东西。长此以往,大家也都学精了,职称高不高,工资高不高,只要用点“巧劲儿”琢磨一下论文、英语就成了,其他的暂时都可以放在一边。
  “由于许多单位对发表论文的数量、级别提出不切实际的刚性要求,导致合法刊物根本无法满足巨大需求,这为学术造假提供了制度运行空间。”专门用来发职称论文赚钱的假期刊也就从此“欣欣向荣”,甚至运营了7年才被查处。事实上,不但是这些假期刊,在靠发论文收钱来维持运营,许多正规的学术期刊,要发表一篇论文,也得收你版面费。这都成了一个潜规则。有点学术良心的期刊,在收你钱的时候,可能还会照顾一下论文质量;有些不堪的学术期刊,基本上是你只要给钱,哪怕是初中生作文水平的论文也敢给你照上不误。
  已经和工作现实有点格格不入的职称评定体系或许已经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否则的话,今天查处了这个涉案金额高达千万的假期刊,明天很有可能再出来一个涉案金额更多的假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