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政策会否更加严厉


新京报 记者 袁晓澜 自曾晖】 去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的“新国十条”拉开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严厉调控的大幕。4月30日,具有北京特色的“京十二条”出台。至今年4月,国家共出台三轮大的调控,调控的力度和频率都居于历史之最,而北京更是落实调控最严厉的地区之一。

 

数据显示,多数城市的调控效果已经显现,北京楼市出现量缩价稳,房价涨幅趋缓,楼市走到从成交量下跌到房价即将下行的关键时刻。

 

还会出台更严厉调控政策

阳光100置业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认为,持续的楼市调控肯定发挥了作用,体现在三点上,一是房价过快上涨得到控制;二是未来预期发生了变化;三是限购、限贷、限价对购买行为产生极大影响,市场上观望情绪很强。

 

由于未来保障房将大量供应,将和商品房形成楼市双轨制,开发商都在思考如何在保障房占据半壁江山的楼市生存、发展。现在能看到大家都在谋求转型,要么转投二三线城市或加大商业地产开发、以及产品升级换代,要和保障房产品做出明显区别。

 

但目前的调控没有完全达到中央的预期目标,尤其是对地方政府出台的房价调控目标不满意。我预计今年还会出台更加严厉的楼市政策,会对现有行政和金融政策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在地方政府问责、开发商利润率控制以及开发商融资上都会更加严厉,但在通胀、流动性充裕等因素作用下,未来好的商品房价仍会上涨。

 

建议:从行政调控转为税收调节  

范小冲、朱中一均表示,未来楼市调控的方向应该由行政调控或转换为税收调节。

 

范小冲说,政府希望的是楼市健康发展,目前以限购、限贷、限价等行政手段进行短期压制效果明显,相信等保障房体系建设起来后,这些行政控制会渐渐转换为税收等调节手段,最终实现商品房和保障房两个市场的分离,毕竟长期使用行政手段会使得资源错配,以及政府对市场的误判。

 

朱中一表示:"我个人判断,今年内楼市调控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楼市调控方向肯定是对的,行政手段短期内效果显著,但也有一旦取消限购,市场报复性反弹的担忧。不如以税收取代行政控制,仿效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区分普通住宅和高端商品房,从交易、持有和流转环节划分不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