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是一个在文化上“弑父”的年代,推倒旧偶像成为时尚。但我仍然要说,鲁迅是推不倒的,不信你就试试吧。因为他不是泥塑的偶像。如果非要说他是偶像的话,他也是一尊有血有肉有体温的偶像。他在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爬格子之时,已无意识地塑造出自己。鲁迅必将永生在我们的母语中。他以青铜的质感进入历史,并且成为历史本身,历史不可以假设,也很难推翻。就像李白的出现使唐诗一扫前朝之萎靡,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同样属于创世纪的人物。我们今天的语言,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都无法完全剔除那个伟大转型期的影响。毛泽东赞扬“鲁迅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其实,仅就汉语演变和文化传承而言,我们确实是吃鲁迅那一代文学革命家的奶长大的。
鲁迅呼喊“救救孩子”的时候,是否想到,孩子也会有孩子,孩子的孩子还会有孩子?如此顺延直至无限,他的呐喊没有过期,也就不会失效:孩子是中国的未来,拯救现在也就等于拯救未来。我不知自己属于鲁迅怜爱的孩子中的第几代,现在的孩子又是第几代,但我知道:鲁迅的呐喊,与我有关,也与你有关,与我们大家都有关。鲁迅的爱,鲁迅的恨,恨铁不成钢的那种恨,也同样如此。
作为一个读鲁迅文章长大的孩子,一个曾经的中学生,我最初就是通过语文课本了解鲁迅的。鲁迅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有大爱,也有大恨的人,说到底他除了有小我之外,还有一个大我,这个无形的大我与时代、民族、国家、群众等融为一体。鲁迅印证了我对文学大师的想象:如果没有大爱、大恨、大我,如果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怎能算得上大师?又怎能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也许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见得能做到这点,不见得能成为英雄,但我们应该景仰这种精神。人类为什么需要超凡脱俗的英雄,英雄能使更多的人看到更大的希望。正如鲁迅在《故乡》中所言:“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披荆斩棘的开路人,领路人,每一条新路上走过的第一个人,注定将给后来的追随者带去远比一条道路虚拟得多,也重要得多的希望。
我想,鲁迅对于中学生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使年少的读者在未来成长中有可能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至少,会给那些幼稚的心田播下理想主义的种子。是否能如期发芽、开花、结果,尚不好说,但他们会知道,人类中的一种人,譬如鲁迅,总是能超越自我的爱与恨、超越个人的乐与忧,把视野与胸怀投向更多的人、更广大的人群……
鲁迅之所以有大喜与大悲,因为他有大理想,即对全体中国人的关怀与期望。鲁迅之所以对旧中国的现状不满,因为这与他理想中的中国不符,他的理想对于现实有更高的要求与更多的希望,这无疑将有益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理想,或许正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有些中学生觉得读鲁迅太费劲,对鲁迅的人与文敬而远之。我想起自己读中学时,了解的也只是鲁迅的一个侧面,甚至只是模糊的形象,远远不足以概括其全部。后来走向社会,体验到人生诸多酸甜苦辣,我心目中模糊的鲁迅,伴随我一起成长,逐渐变得清晰,变得丰富。当然,这一切都因为我在年少时记住了鲁迅这个人。“文学是人学”,鲁迅的文章更是如此,是关于人生的学问。你了解了人生,也就了解了鲁迅。你理解了鲁迅,也就理解了自己。
鲁迅的文章,不仅适合成年人读,少年人也应该读。鲁迅的文章不仅适合不同的人读,也适合同一个人在人生不同的时期反复阅读,不断地会有新发现。我年少时偏爱读鲁迅的小说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社戏》、《故乡》。成年后更愿意重读他的杂文,还有散文诗集《野草》,觉得更淋漓尽致,更过瘾。就像逐渐熟悉社会一样,我逐渐熟悉了鲁迅,熟悉了鲁迅的不同侧面。原来这是一个立体的人。可直到今天,就像不敢说自己历尽人生况味,我不敢说自己读懂了鲁迅的全部,但我愿意继续读下去。
【待续】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台灣出版者推荐语】北京,是中國最霸氣的一座城市,因為北京有一座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歷史最貴氣的一道烙印,端詳這烙印,總讓人百感交集:既有愛與恨的味道、更有血淚的味道,仍至鐵與火的味道。因為紫禁城總是逐鹿問鼎的金戈鐵馬、獵獵旌旗、絕世英主、一代佳人、亡國之君、殺頭忠臣、當權官宦、碌碌士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留下一段又一段的韻事、美事、恨事、憾事等等。沒有一本書再能比《千年一夢紫禁城》把紫禁城寫得更好了!因為作者在火中,在水中,在荊棘中,尋找著紫禁城古老的靈魂。這麼執著的作家少見──不斷從各方面探索著它的靈魂。作家也必須交出他的靈魂,然後他才能看到別人未見的、別人忽略的。他不是匆匆走一遭,而是經年累月的浸在紫禁城古老的靈魂裡。上天總算沒有虧待這書的作者,靈光稍縱即逝的特殊共鳴或是千錘百煉之後的智慧結晶,並不是每一個有心造訪紫禁城的人可以獲得的。作者是努力而後幸運的,我們則是因為讀它而幸運的!
作者簡介
洪燭原名:王軍,1967年生於中國南京。1985年被保送進武漢大學。現任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出版:長篇小說《兩棲人》、詩集《南方音樂》、《你是一張舊照片》、散文集《我的靈魂穿著草鞋》、《浪漫的騎士》、《中國人的吃》、《眉批天空》…等多種。其中《中國人的吃》等在日本、韓國、台灣已出版。
《北京A to
Z》(英文版)新加坡出版公司
西施为什么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中南海为办公室?【图】毛主席在哪家图书馆办过特殊借书证?[图]
青年毛泽东在北京的恋爱史【图】 毛主席为何爱吃武昌鱼?[图] 在西域遇见香妃【图】
|
||
《老北京人文地图》洪烛 著 新华 出版社
2010年12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