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刻意
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
“形劳而不修则弊”,我们的身体需要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谁能像机器一样不眠不休?比如看书,看小说还好,顺手就看,也不留心,看了就过了。如果要看数学或是黑格尔逻辑学这样的书,不全神贯注根本看不懂他说什么,尤其那些精密的物理学,更要全力以赴地去玩它,非得一丝不苟,不能出任何纰漏地应对,这样的工作很累。这样的工作性质,你能持续撑多久?一个小时就得先休息一下,不然没精力接着干。世界上很多人,包括一些些著名的科学家,四十多岁就走了,就是累死的。中国的许多老院士,都很高寿,八十多,九十多,甚至一百,为什么呢?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他们已经是国宝级的人物了,又步入老年,于是就被国家尊崇起来,虽带了些博士生,实际上有什么事情都不需亲劳亲为,大多是下边的专家去完成。而那些四五十岁就劳累而逝的科学家们,时间上没碰对,赶上了需要对国家大力做贡献的时候,要把自己失去的青春夺回来,为国家做贡献,很多都没有拿到院士那一级,就这么几年连续地劳累下来,五十多岁就“鞠躬尽粹”了。在命相学里边,五十四岁时天克地冲,很多人在五十四岁那一关就是过不了。所以在五十四岁之前几年,就应该好好地修养保命,过了五十四岁再去奋斗,再去努力,这样就好。五十四岁之前几年太辛苦,弄不好就会把自己给废了。“形劳而不修则毙”我们一定要料理好自己的休息时间,使我们的身心都得养。在得养的前提下出功,发力,就不劳累,在不得养的时候出功发力,那么就得不偿失。
“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古代的痨病,有肺痨,肾痨,肾痨就是好色过度,古代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很年轻就把自己的命给废掉了,包括现在最新开播的《肉蒲团》,说的其实都是那回事。“全精保肾”是道家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印度还是中国,其房中术都非常注重贵精,作为男士而言,如果守不住这个的话,就把自己的命给搭上去了。作为丹道家而言,无论小周天也好,大周天也好,无非就是精,精就是气,精气神它是一体的,精为气,为神之母。如果没有精,身体这个力量的运作,河车的运转,都会没力气。
我当年在监狱里边的时候,二十多岁,非常的紧张,恐惧,又一次几天几夜都睡不着,都快要崩溃了,有一天睡觉,突然一阵雷劈似的,把我这个身子劈得炸碎了一样,然后慢慢就睡着了,之后还出现了好多次。出来以后,和贾老打交道,贾老讲到大周天在百汇穴上,阴阳交会时,就会出现晴空霹雳一样的响雷,阴阳交会就结丹了;也像男女交合一样,就有胎了,要把这个丹放下来,放在这个丹田里边养着,也就是“养圣胎于丹田”。于是我就和贾老谈到当年自己在监狱里边的情况,贾老说“这可是可求不可遇啊!有些人修了几十年,都遇不见!要好好养起来”但那个时候不懂,也没有老师可以跟着学。如果早知道的话,就知道导引到丹田里边来养着。很多学丹道的,问他怎么用功,很多回答都是停留在意念上的幻丹上,并有这样实际的经历。我有这样的经历,但那时候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不会弄,也就放弃了,像现在到了这个年龄,就很少有这个现象出现了。以前是一万伏,十万伏的高压的电在碰撞,力量非常强,形骸和灵魂感到被震得粉碎。近几年也有这个现象,但不过都如小电池的电量,软软的没力量了。毕竟年纪大了,不像二十多岁的时候,虽然在患难之中,内力毕竟还是在。阴阳二气怎么会听我们指挥,乖乖地沿任督而行呢?这就是可遇见而不可求。
这里的精不仅指我们的精力,也指我们的精神,精神如果老师去消耗它,痨则疾。我们的粮食小仓库是要消费的,如果不及时补充,很快就消化完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养。同时也要注意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基础就是精神,要懂得让他慢慢释放,变成永动机,不要虚耗。
平常我们爱说“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类的话,这可都是丹道上的用语啊!有精才能有神,聚精才能会神。精力精力,有精才有力,才有全其神而贯注之的本钱和能力啊!
我们大部分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精气神都是虚耗的时间多,用在点子上的时间少,一定要留意这个。痨则疾,成疾就可怕了,生命就到了尽头了。所谓的鞠躬尽瘁,其实都不是好消息,我们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今我反反复复谈“养”,现在的日子这么好,一定要善养精气神,男孩子养的壮壮的,女孩子养的美美的,多好啊!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道家里经常用水来做比喻,上善若水嘛。水之性,不杂则清,我对广州人简直佩服得很,无论我在筲箕窝山里还是永泰公园的白云山北坡,那么细小的山泉水,每天都有许多老太太去排队接水,从早到晚都不间断,在那里慢慢滴慢慢接。
“不杂则清”,这个水,也是比喻我们的心性,贾宝玉说女孩子都是水做的,男孩子都是泥做的。泥弄在水里水就浑了。贾宝玉还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么好的女孩,怎么嫁了人就变得如此混账起来!”我们的心也是如此,不杂则清,莫动则平。不起一念当然纯净,真如在心里至净至清至纯。还是德山老和尚那一句话,“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要达到这样的一个境界才行。
水一经搅动就起涟漪,动静大一点就有波浪了。你不去搅动它,自然就平。我们坐在这,修行也好,散步也好,没有因缘来撞击,心还是很平的。什么叫平常心?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平常心之中,只是意识不到自己的平常心,当我们散步,喝茶,与人交往,没有受到外部的刺激,没有烦恼的躁动时,这就是平常心,事不关己的时候,恰恰就是我们的平常心在大放光明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料理事情优游其中,恰到好处。如果事关己,有了得失,有了利害,有了顺逆,那么自己的判断可能就会失误,在这个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非常艰难。
如何使我们在生活里边面对荣辱得失,面对成败是非而不动心,这是一个君子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个基本素养提高了,就是贤人圣人了。莫动,就是不起念,不起心,保持我们的心态平衡,使之处于一个神妙的状态,当领导,当总经理要注意莫动则平这么一种功夫。
“郁闭则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大家都知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一罐子水放在那里,几天不动就发臭长虫了。这里也是个矛盾,莫动则平,就是静,但又说“郁闭则不流,亦不能清”,这里可以看出庄子是很高妙的,他知道应动静不二——在动而不动,在静而不静,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已的状态达到天德之象——像老天爷,它就是如此的。我们的真如自性亦是如此,波浪在动,水是不动的;念头在动,心是不动的。最怕你的心动了,不伤到你的根的,可以不起心动念,钱包不见了,里边只有50块钱,可以不管他;500块也可以不管他,因为你不在乎这点钱。但有的人自尊心很强,脸皮很薄,一下放不下就起烦恼了,少了一点钱还无所谓,就是不能伤他的自尊心和脸面。
这方面我要表扬一下素闻,她提得起放得下,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我在这里常给她提意见,但是她从来不起烦恼;伟菩萨也是,我经常这样那样地说,但是他还是照样来,其它不管,也不起烦恼,这都是性格中的优点。
怎样使我们能够达到这么一种莫动则平,而处于天德之象?这个我们要看到《庄子.养生主》里边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与前面说的“劳而不休则弊”是一致的,一定要知道这里的厉害关系,但这并不是说就不干事了,在有生之年,还是要好好干自己应该做的事,立功立言立德,对自己对国家有益的事情还是应该干。男子汉大丈夫嘛,就像《三国演义》里边写的周瑜骗蒋干喝酒,假装喝醉了,说:“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要有这么样的一个意气。
在道行上我们就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是天德之相?怎样才能使我们做到动静不二?动的时候不动心,静的时候又不使自己堕入“郁弊而不流”的这么一种境地。我经常用高速公路来比喻,当高速公路通达无碍的时候,车子多的要命,一排一排地溜过去,快得很,但是一塞车就不通了。如何使我们的心像高速公路一样,无尽的念头让它来就来,去就去,畅通无阻;让我们的思维通道像高速公路一样,为我们服务就好,不要塞车。也不能百不思百不想,一辆车都没有,这条路也就是死路了。广州经济发达,那么多车,尽管高速公路还是有点堵。成都的高速公路哪有这么堵,货车也没这里多,都是私家车在路上跑。虽然车也多,但是经济比广州还是差一大截。我们的心也一样,一方面要让我们的心内容丰富,尽管有内容,但是又不能塞住。也不能让我们陷入形劳精枯的这么一种状态。
前面谈了天德之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一个真正的道人,他的行住坐卧,是有道相,道气的。所以,我们非常看重一个人道气的释放及显现。没有那么多的精彩,也没有那么多的阴暗,就是简单地和光同尘,怎样去体会这里的感觉。大家都好好地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