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赏樱名胜与日本割不断的关系


与日本一样,每年春分过后,中国也会有一阵“赏樱潮”。樱树下游人如织,都只为这美丽的“樱花七日”。

日谚有云:“欲问大和魂何在?且看野樱向阳开。”中国游客并不理会其中蕴意,只是欣赏花团繁茂时的红云氤氲,漫天飞舞时的绚烂美丽。其实,但凡中国的赏樱名胜,都有段与日本割不断的往事。

 大连旅顺龙王塘——日俄战争的印记

人间五月芳菲尽,龙王樱花始盛开。由于纬度较高,旅顺龙王塘的樱花在几处赏樱胜地中开得最晚。

旅顺龙王塘有樱花约3万多株,每年四月底始开,樱花繁盛,如云似雪,蔚为壮观。踏春赏樱,也成了大连人约定俗成的一个“节日”。每年4月底至6月间,远朋近客,纷至沓来,至今已有十多年。

旅顺樱花是日俄战争留给这片土地的印记。旅顺是辽东半岛上重要港口,1897年被俄国人占领,1904年成为日俄战争战场。日俄战争后,旅顺沦为日本殖民地直至光复。龙王塘樱花林东南十公里处的东鸡冠山,是日俄战争旅顺陆战东部防线的重要战场。自1905年1月2日长期占领大连旅顺口的俄军向日军投降以后,旅顺就开始生活在日本殖民统治的阴影下。日本人在龙王塘种下象征胜利的樱花。 

青岛中山公园——昔日万植园,今朝樱花廊

青岛中山公园樱花节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享有盛名。“东园花海”也被列为青岛市十景之一。著名作家臧克家描写的“青岛樱花会”胜景还被收入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

中山公园单樱、双樱共2000多株,品种都是属于日本樱花。其中染井吉野(单樱)居多。青岛樱花节的开花期从4月10日到25日,为期半月。

青岛樱花的历史已近百年,据称青岛是除日本之外,日本樱花种植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有两万多株。樱苗自然源于日本。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威逼清政府租借青岛后,将今天的中山公园一带辟为植物试验场。建林木园地约百万平方米,果木园地约4万平方米,集中世界各地的花草树木170多种、23万株。其中最富特色的是从日本移植的2万株樱花,形成了如今此园特有的景色。1914年日德战争后,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又进一步扩种樱花,形成了贯通公园南北的600多米的“樱花长廊”。 

武汉大学珞珈山——国耻与争议

武汉大学珞珈山几乎是中国最著名的樱花胜地。不但因其樱花繁茂,与周围景致的和谐相映,更因为这片樱花见证着中日两国的交往史。

武大樱花原是1938年武汉沦陷后,日军为解兵士思乡之苦所植,亦含炫耀武功之意。可以说武大樱花是日本侵华的罪证。然而,日军当年种下的日本樱花目前所剩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不过,1957年武汉大学主管部门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同时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樱树。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上世纪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因此,人们今天在武大樱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远非当年日军所留下的花种了,而多为原种的第二、第三代。

日本国的樱花再次来到武大珞珈山,已经是30多年后。但这次已非国耻的印记,而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后来其中50株转赠给了武汉大学。1983年,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京都府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向武大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1992年,在纪念中日建交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会砂田寿夫先生率团访问武汉大学,又向武大赠送了200株樱花树苗。 

南京玄武湖——汪伪政府开先河

武汉大学樱花攀山中,玄武湖樱花卧水间。别处的樱花是“樱园”“樱林”,南京玄武湖则是“樱洲”。

“樱洲”又名连萼洲,位于环洲怀抱里,可谓“洲中之洲”。每年四月,洲上一片妃红,鲜艳夺目,稍遇风雨便落樱缤纷,醉人心魄。信步绿涛花海之中,心旷神怡,飘飘然如入仙境。洲上有500米长的曲折游廊,廊北有喇嘛庙和九级八面玲珑塔,塔名“诺那”,倒映在这绿水红云间,风光旖旎。

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后,玄武湖绿化遭到严重破坏。1940年定都南京的汪伪政府决定从日本引进一批樱花,将其中120株栽植于洲上。这批樱花因水土不服,成活率并不高,但开了玄武湖公园内栽植樱花的先河。1978年,南京与日本名古屋市缔结友好城市,陆续引进名贵樱花品种,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 

北京玉渊潭——“破冰”的见证

“盛世玉渊潭,报春第一枝。”作为京城第一赏樱名胜,玉渊潭每年樱花时节都会迎来庞大的游客群。据统计,樱花盛开之时,玉渊潭每天客流量在7万人次左右。赏花时节,整个园子“人比花繁,腿比枝多”。甚至有游客玩笑称:“这樱花节变成了‘樱花劫’。”人再多,也阻挡不了游客的向美之心。谁也抵挡不住这“良辰美景,赏樱乐事”。

玉渊潭樱花的历史,是众名胜中最短的一个。1972年,日本政府从北海道远轻町选出1000棵樱树苗,由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赠送给中国。可谓是中日恢复邦交的“破冰之花”。其中的180株,于1973年春季扎根玉渊潭西湖南岸。由于客居北京不太适应,目前花开时节已不及当年盛景。但是正是这些樱花,开创了玉渊潭公园的赏樱历史,也记录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交往。

除此五处,还有台湾阿里山、无锡鼋头渚等都是享誉中国的赏樱名胜,分别为占领台湾的日本人、20世纪初负笈东瀛的留学生所栽种,见证了台湾半个世纪的沦陷和百年前中国学生留日潮。每一处赏樱名胜都记录了一段中日交往的历史。

据《樱大鉴》记载,樱花其实原产喜马拉雅山地区,像所有生物一样呈放射性传播。有传说,日本樱花的祖本是隋唐时期由遣唐僧人带回日本,却又作为日本国花被中国人所熟知,有点“出口转内销”的意思。如此说来,整个日本岂不是记录中日交往史的最大赏樱名胜。(本文作者系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