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诚:短期内央行或不会再加息
文/陈真诚
[导读:最近一段时期内央行不会继续加息,加息的可能性不大,至少短期内不会加息,而可能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文章主要内容写于4月15日,因基于保护优先受众的阅读权利而延迟至今公开发布,此前在微博中公告过。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处理,并补充了部分相关“4月15日”以后的内容。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短期内加息可能性不大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工业增加值增14.4%,一季度CPI同比上涨5.0%,3月CPI同比涨幅5.4%,涨幅比2月份的4.9%扩大了0.5个百分点,创32个月新高,PPI升7.3%,创30个月新高。这些数据,尤其CPI创2008年7月以来最大涨幅,意味着通胀形势仍严峻。
3月CPI统计数据出来后,许多人分析认为央行会以加息应对。只是,综合多种信号、经济因素及其他各种制约因素来看,将来的结果或将与诸多分析师、评论员的预判大相径庭。可以预期,应该说,最近一段时期内央行不会继续加息,加息的可能性不大,至少短期内不会加息,而可能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理由如下:
1、央行最近4月6日刚加过息,其中部分原因,可看作是对这次CPI数据发布的前置反应。
2、央行数据显示,3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6,794亿元,同比多增1727亿元,高于2月份的5,356亿元,规模超过预期。而且,目前,不但3月份的银行信贷增加超出预期,而更重要的是,银行体系以外的社会融资规模巨大,导致流动性充足,而这部分的投资或融资回报或成本(实际利率)远高出官方的名义利率,小幅度的加息对其影响不大。
3、一季度、3月份的宏观数据及央行或会加息,已被市场提前预知,形成了一致性预期,在这种形势下,加息的效果不会太大。
4、去年以来已经4次加息,今年已有2次加息,即对应一季度宏观数据发布已有2次加息,央行应为后续3个季度宏观数据发布预留加息空间。
5、目前来看,全年CPI数据会趋高,控制全年CPI的压力很大,整个打击通货膨胀的任务会很艰巨,周期会比较长,可能会延续到明年继续打击通货膨胀,这就意味着央行还要预留明年的加息空间。这样来看,央行可能不敢在短期内把加息资源使用太多。
6、保持加息预期对市场的影响,往往可能比实际加息要大。一旦加息靴子落地后,就可能对市场产生反向效果。因此,央行或会继续维持、利用加息预期对市场的影响力。这是因为,将来继续加息是一定的,加息预期是现实存在的,必然会对市场产生效力。
7、回顾最近4次加息,分别为去年10月、12月和今年2月、4月,在时间上很有规律,约每隔2个月加息一次。这也许是时间周期上的巧合,但说明央行在有意识地把握加息的节奏,而且可能是事先主动设定的节奏。在总体经济形势非常复杂、前景不是太明朗的当下,央行一般不会打乱其事先主动设定的节奏。即便需要打乱,重新设计,也需要一个酝酿、讨论、决策过程。这就意味着,短期内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8、如能有效调控房价,也将有助于打击通货膨胀。也就是说,调控房价,客观上也可看做是打击通货膨胀的手段、工具。而且,重点发力于调控房价而采取新的举措,对整体经济中多方面的副作用要比加息小,并可节约加息资源。最近,决策层再次高调表态于继续深化房地产调控,意味着可能将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强化房价调控。基于诸多迹象而言,中央政府可能在最近继续祭出新招,加码房地产调控。这种情况下,加息可能让位于出台房地产调控举措,中央政府一般不会选择加息与出台房地产调控举措并行的做法,以免“浪费”加息这个调控资源,或降低加息这个工具的最大效力发挥。
将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事实上,在最新数据显示国内流动性和通胀形势仍然严峻之际,4月6日加息后,时隔不到半月,中国央行4月17日宣布,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吸收过多的流动性,缓解通胀压力。据推算,此举将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资金约3,600亿元。这是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次上调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0.5%的历史高位,中小金融机构的存准率达到17.00%。
舆论普遍认为,央行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是为了对抗物价上涨,打击通货膨胀。而实际上应该说,虽然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打击通货膨胀,但其主要目的应是为了回收流动性。事实上,有资料数据显示,从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中国最大的10家银行贷款总额平均增长了63%。自2010年初以来,已经先后10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在资本继续涌入的情况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仅仅使问题没有继续加重而已,并没有有效解决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民间融资规模巨大,而这不在银行体系之内,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其几乎没多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等资产泡沫、价格估值趋上,导致热钱流入追逐资产价格上涨以套利,使得流动性过剩问题雪上加霜。
中国央行网站4月19日刊登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在2011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上的讲话稿指出,今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两项具体任务:一是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二是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6%。一季度,人民银行通过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大约1万亿元的超额流动性。由于外汇持续流入,当前流动性仍然比较充裕,银行间市场利率虽有起落但总体平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对冲外汇流入投放的新增流动性,对金融机构的正常头寸并未造成大的影响,总体效应呈现中性。下一阶段,将根据外汇占款投放、公开市场到期以及市场形势等变化,合理搭配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对冲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当水平。胡晓炼特别强调指出,从理论和实际分析测算,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未来还有相当空间。此前,4月16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在博鳌亚洲论坛回答提问时表示,存款准备金率没有上限。
而且,目前,央票发行的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高。央行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所要支付的成本,比发行央票对冲外汇占款回收流动性的成本要低。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5个百分点冻结1万亿左右商业银行资金了计算,央行目前仅仅支付162亿利息即可,而如果是采用央票发行这个对冲手段来回笼流动性,按目前央票利率央行则要支付330亿以上的利息。
正因为这样,市场预期,如果有必要,央行可能陆续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23%甚至25%或以上。如果将来将目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率由20.5%上调至25%,则意味着央行要冻结约3万亿银行体系资金,比央票发行对冲流动性要节省近500亿。4月1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使用了扩张性的政策,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导致过多的流动性,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回收流动性。中国的货币政策要适当收紧,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周小川还指出,用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程度,还取决于对准备金付不付息。这说明,央行在选择使用何种金融调控工具时还将考虑到央行所要承担的资金成本,因此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央票发行之间进行选择时,或也将考虑其资金成本比较。因此说,但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在选择数量型调控工具时,央行或将更倾向于更多地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将来肯定还将加息
不难看出,面对3月份高出预期的CPI数据和依然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央行选择再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继续加息,这说明,央行更愿意选择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调控工具以调整银行系统中货币的数量,而不是加息这种价格工具。另外,4月 19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连续第三周维持1年期票据的利率不变,这也暗示着,在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后,短期内央行没有加息的计划。此前,4月1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中国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抑制通货膨胀,但中国收紧的利率政策面临挑战,国际上流动性非常充裕,如果收紧的利率政策用得太多或者太猛,可能会导致较多的热钱、资本流入。
这些,意味着,短期内央行或不会继续加息。当然,也不完全排除近期加息的可能。只是,如果加息,则会选择非常不对称的加息,即主要是提高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不调整,或调整很小。而就在相对较长时间来说,但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央行将来肯定还将加息。
事实上,2008年下半年,3个月内连续降息5次,总降息幅度为2.16,而去年以来4次加息的总加息幅度只有1,如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降息至今作为一个总周期来看,目前荏苒处于降息周期中,利息的总降幅依然高达1.16,意味着还有不少加息空间。如果将存款利息与CPI数据甚至实际通货膨胀对比,负利率还很严重,则意味着可加息的空间更大,幅度更大。
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加大,4月20日,泰国央行连续第四次在政策会议上上调基准利率。将1天期回购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75%。至此,自去年7月启动紧缩周期以来,泰国央行已累计上调基准利率150个基点。此前,亚洲等地区,已有多个国家已经加息甚至多次加息,欧洲央行4月份也已经开始加息,美国、日本相继采取大量注入资金的办法以刺激经济增长,导致国际上流动性大增,因此,将来或将有更多国家加息或继续加息。
在这种国内外金融形势、通货膨胀形势下,虽然短期内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将来无疑还将继续加息。
总体而言,上半年内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很小,预计下次加息或要到6月份,甚至是7月份公布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这一时间窗口前后。但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全年而言,预计约还有2-3次加息。甚至,只要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利率依然为负,那么,明年还可能继续加息。
这样,可以说,如果央行将来继续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那么,今年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压力将更大。在高度依赖信贷杠杆的房地产领域,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将更加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在央行并举使用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形势下,一些缺少资金的开发商,就不得不选择降价促销以回笼资金,甚至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或被兼并,退出房地产业,或做“季节性”歇业。
如以下为本文作者陈真诚所直接掌握的部分拟出让土地或转让股权或需融入资金的项目,在此列出,以供企业决策者或相关需求者参考:
一、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一商住用地:一百亩(宗地面积6541.2平方米,商业用地面积不大于15%),容积率不大于2.5,建筑密度不大于16%,建筑高度不高于60米,四证齐全,周边房价约8000元/平方米,周边楼盘楼面价约每平方米2300-2400元。开发商拟按楼面价每平方米1850元的价格,整体转让。
二、广州天河区一商住项目:五证齐全的现楼,总用地面积约8569平方米,容积率16,共27层,总建筑面积:51440.4819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2164.1571平方米、住宅40827.4345平方米、地下停车场5872.476平方米,夹层(自行车库) 553.5146平方米,架空层2022.8997平方米,可用于销售的总建筑面积约为48841平方米,已预售2015.1415平方米的住宅和399.625平方米的商场,实际可销售面积为商场1764平方米、住宅39108平方米和停车场5554平方米。该项目拟就全部未售面积按总均价约9000元 /平方米价格整体转让,周边房价约18000元/平方米。
三、上海松江一商业用地,规划用地面积12660平方米,土地使用期限为2006年6月13日至2046年6月12日,容积率1.6-2.0,绿地率30%,无历史遗留问题,项目位于位于亚洲最大、最成熟、离市区最近的城市别墅区——莘闵别墅区中心,近邻即将面世的绿地·新南路壹号(集商业、高层公寓、别墅为一体的综合大型社区)。由于开发企业需流动资金用于正在开发的其他商业地产项目,拟将该项目以转让全部股权的方式整体出售。
四、河北省林果产业重点龙头企业(现代农业)项目:集优质水果种植、加工、冷藏、销售于一体的示范基地。目前,水果产出、林权和基地土地资源等都已到效益产出“爆发期”。已构建集农产品种植、收购(加盟基地产品)、仓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基础平台,组建了“基地(自有基地+加盟基地)种植+收购+销售”让“农超联盟”(超市+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去年,成立了北京办事处,已建立包括北京华联等大型连锁超市的销售渠道网络。目前,销售网络已有六百多家超市。除几千亩加盟基地外,自有超过2000亩、每年产有机果品几百万斤的种植基地,按照国际绿色农业标准模式进行种植,已获无公害果品产地认证。2003年开始种植梨、苹果等,品种主要有红梨、圆黄、红香酥、雪清、绿翡翠、黄金梨和苹果树等,均为近年新品种。其中,红梨种植占70%,超过1200余亩。红梨是中外专家合作培育出的世界领先品种,一般单果重达300-500克。梨树基本已是4年以上成树,亩产达5000-8000斤。此外,种植基地还可进一步扩大,并可向高油大豆、有机蔬菜等现代农业项目拓展。为扩大基础建设和物流设施建设,该公司拟以公司全部股权质押或林权抵押,借贷融资约人民币2000万元,时长两年。其中,所建设基础设施等项目都办有国土手续。资金方也可以股份投资的方式进行投资,或进一步增资扩股,发展成更大规模的现代农业企业。
五、上海某区域即将推出部分容积率低于1的低容积率住宅用地的储备用地,相关资料尚在整理中,待后续补充。
[联系作者陈真诚:QQ622000544,电话13808420007,限土地交易与项目投融资等工作联系,请注明具体事宜。有关土地交易与项目投融资供求信息资料,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欢迎加入QQ群“土地交易与项目融资”(群号48719930):限全国土地、楼盘项目供需双方、银行、投融资等土地买卖机构机构、投融资人士加入,无关者免入。实名制,申请加入者请注明个人姓名和单位名,以便放行。]
阅读推荐:
活期存款利率负4.5应大幅加息 视频007:人民币贬值便宜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