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翻番有没有
没人不喜欢涨工资。收入能增加总是好事,但前提是那必须是真实收入的增加。如果工资翻两番物价涨十倍,那就算不得什么值得期待的事情了。反之,要是工资水平不动,但是物价水平在持续下降的话,对依靠工资收入的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好事。用同样的钱,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质精神上的享受,何乐而不为。
政府也在把提高工资水平作为自己的目标。人社部最近就在全国劳动关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工资水平年均增长不低于15%,五年后可以翻一番。用意当然是让普通工薪阶层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结果。
这个指标看上去是蛮高的,要远高于历年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具体实施的办法,一个是工资集体协商,另一个则是欠薪入罪。前者是为了保证工资增速,后者则是为了让增加上来的工资得以落实。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规定的增速也肯定要比未来可实现的经济发展速度快得多,如果真的能让工资增加快于利润率和土地价格增速的话,必将会大幅提高工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设想很美好,能实现么?一个再美好的理想,如果违背客观规律,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其实,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名义上的工资水平一直是在增长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的确有了幅度不小的提升。但每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发现,他们感受的收入增加水平与公布的数据比较相去甚远。也就是“被增加”了。其真正原因是在表面的经济增长背后一直伴随着很高的通货膨胀。多年来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向市场中注入了大量的信贷和现金。这些新增加的钱大大地稀释了人们的收入,降低了其自身的购买力。
提高人们真实收入的唯一有效途径是增加单位劳动力的投资和劳动生产率。靠所谓的工资集体协商,只能是增加名义工资而已。如果要全国的工资都在五年内翻一番的话,不进一步扩大货币供给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市场中没有这么多钱来体现这些增加的工资)。结果又是新一轮的通货膨胀。而无论是经济理论还是多年来的实际经验都告诉我们,一次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总是资产价格增速快于消费品价格,而消费品价格增加快于劳动力价格。要实现所谓的工资翻番,房价和物价早已经涨到天上去了。到头来改善生活的梦想仍然是镜花水月。人们拿着涨一倍的工资,看着涨了更多倍的物价徒唤奈何。
真的关心工薪阶层的话,还是管好印钞机,把物价水平降下来吧。一个真实稳定发展的经济,不需要没有那么多的表面数字,但人们可以真正得到实惠。
说起工资翻番,不禁让人想起来上个世纪20年代的德国。在那次著名的大通胀中,工人的工资每天都在翻番,不可谓不快也。我们的指标,还嫌太保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