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增加住房总代价


   

社科院公布的房地产蓝皮书,又一次重复了要全面开征房产持有环节税的陈词滥调。这回还是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无数经济学半吊子和糊涂虫的支持。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人们对经历多次调控之后房价还在屡创新高的无奈和不耐。现在大家可能会急于让房价降下来,管它用什么办法。开征房产税来扩大财源的如意算盘,正好利用了人们的心理。

诚如某些论者所说,作为试验的重庆上海的房产税,之所以没有起到压低房价的效果,确实是因为它们都太“温和”了。大概推行政策的人也只想表表态度,而不想让本地的房地产真的陷入低迷——那意味着相关的资源会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有一点肯定是说对了:仅仅对于降房价这个目标来说,现有的房产税率肯定是不够高的。提高税率,无论是流通环节还是持有环节的税率,是增加购买房产的总的代价。你喜欢什么样的房价水平呢?腰斩还是砍掉80%?这些总是不难实现的。其实,只要税率定得足够高,你可以把房价降到零!

但是,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么?人们是否只是想要一个低房价而已?房价多高才算是合理呢?对土地的控制,对房地产市场的连年调控,加上房价的持续高涨,已经让人忘记了改革旧体制创立房地产市场的初衷。价格只是市场的手段,改善居住条件才是目的。无论是否开征房产税,本身都不能让房地产的供给增加一丝一毫。可是城市化的进程并不会停止,人们不断地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也会一直存在。开征房产税可以降低房价,只能建立在一个事实的基础上,那就是过高的房产税可以抑制需求。

表面上,房价是可以降下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可以买得起。如果相对于新增需求来说,总供给一直在萎缩的话,购房的总得代价肯定是上升的。要真的让市场中的房价降到很低,那一定是税率已经高到荒诞的程度了。对持有环节加征的高税收,肯定会减少房产的持有量——也就是同时减少了房产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到头来,可供人们居住的住房数量相对于需求下降了。人们在住房上的总支出一定会增加。购房的人要支付一笔不菲的持有税,而租房的人也要付出更高的租金。全社会的住房条件没有改善反而是降低了。唯一在其中得利的,就是政府的财政收入。

支持全面开征房产税的人,实在是目光短浅,也有可能是选择性失明。就算降房价本身是一个目的,那也应该是降低住房消费的总代价,而不单单是降低标售价。压低房价,是用扩大总供给还是压制总需求来实现,这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者是改善居住条件后者则是恶化居住条件。从最初开始房地产调控那一天起,严控土地供给就成为一个最基本的政策。加上持续的扩大信贷规模刺激经济,房价怎会不越调越高呢?

不希望改变土地产权格局和土地供给,寄希望于加征房产税来降房价,只能是又一起空中楼阁。那些慨叹房产税还不够重的人,还是醒一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