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申请 --
美国名校商科专业硕士
前言
紧接着《手把手教你写作——美国名校文书》,出版社几位老师和我合计了一下,觉得有必要写一本针对目前留美商科专业申请的指导书籍。回顾这些年商科专业申请的情况,仔细翻阅了自己写作和指导的商科专业选校名单,专业变化和文书,我发现确实有些地方值得与大家分享和借鉴。
我开始动笔写作的时候,已经是2011年4月5日了,前一年度绝大部分的商科院校申请结果都已经出来了,这包括几个主要的专业,金融,人力,会计,物流,管理科学,信息工程管理,市场,媒体和其他几个非常小众的管理类交叉专业。MBA工商管理硕士和DBA(即商学院博士PHD)出结果的时间也大致相同。在平时的咨询和辅导中,家长和同学们问得最多的就是商科学校的专业确定,选校和文书。这是除了法律和经济相关专业以外,我回答最频繁的专业类别,可以很郁闷地说,商科类的答疑占去了我大量的时间。最近在辅导高中生申请本科选专业的时候,商科专业的有关问题也经常出现,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大家在咨询我或别的老师前,能有一个对美国大学商科专业准确和真实的了解。我也争取一次性地解决所有基本和重大的问题。
在高中生选择本科专业的问题上,我觉得本书起到一个前瞻性的作用,让大家了解一下商科研究生和工作到底是干什么的。这是很关键的问题,因为美国大学本科专业是可以转变的,而且,我反复强调,大学本科生在基础还未打好,兴趣爱好仍未成型时不要贸然跟风选择热门的所谓商科专业。打好基础,在数理,逻辑,工程,计算机等专业领域先踏实学习,然后进步到管理类和商科类专业课程,这才是硬道理。否则,一个小毛孩子,整天想着到了美国读一个金融衍生品,将来做巴菲特这样的人,或者做CEO管理几百人的公司,是特别幼稚的。如果家长在这方面没有正确引导,这是家长的教育失误。某些中介和辅导老师曲意迎合,这就是职业操守问题。回过头来,那什么是申请美国大学商科类专业硕士的几个基本和重大问题呢?这里我简单列举一下,本书也是按照这个逻辑顺序来操作的。
首先,就业指导一切,毕业后的工作规划指导留学规划的全过程。毫不客气地说,现在的美国经济结构和社会,已经不是5-10年前中国留学生的黄金时代。我在美国念书和工作期间,就明显感觉到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上优秀的外国人才越来越多。以往经典的中国学生的容易就业的职业或“避风港”,如会计和计算机编程,慢慢变得艰难,雇主的条件也变得苛刻,往往一个同学会面临巨大的竞争。我们的毕业时间是每一年的五月份,在这个时间前的15天,即4月15日,就是申请工作签证H-1B的递交截止日。而这个递交截止必须是由你的雇主先填写美国劳工部的表格,SPONSOR(代表)你向移民局递交工作签证的申请,错过这个时间就要等到下一年了。这也意味着,在这个截止日前,一个中国同学就必须确定和接受一个工作机会,而且雇主公司必须准时负担费用和递交申请,否则,OPT(留学生选择性实习期)就要开始计算了,过了这个实习期,你就必须离开美国。每一年,我能力有限,辅导的同学数量不多,但是大家向我汇报找工作情况时,我都会想起自己在纽约刚开始工作时的同样经历,几万个工作签证几周甚至几天内一下就用光了,包括那两万个特别为获得美国硕士学位以上的申请者预留的名额也一扫而光。我提醒大家注意,在选择商科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一下去年或毕业那一年的工作和市场情况,这个信息什么地方能拿到?网络上就有很多,自己不放先看看,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和你的辅导老师细细地敲定和规划好,这是商科申请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坚实的工作经历或优秀的实习背景和分数一样重要。每一年的4,5月份,我都要发一通同样的抱怨和议论,因为反反复复有同学在咨询我商科申请的时候,居然不知道自己要去实习或通过实习来加强自己的背景。也有太多的同学(这里也要批评一些胡乱指挥的家长)想通过家里的某些关系,随便弄一个银行或公司的实习证明来充数。任何一件事情,没有做过和没有经历过,都不可能给你一个最真实的感受和理解,最后即使是我亲自写的文书,也会变得了无新意。一般来说,本科在读的同学申请美国的商科时候,最好有一个或两个相关的实习经历,例如,申请金融的同学,就必须知道学校对你的工作经历,实际操作经验是非常感兴趣的。很多学校不要求工作经验,但是都会说PREFER偏好这样的经历。在我辅导一些同学的过程中,我也经过审慎的考虑推荐他们到我一些朋友和过去学生工作的公司实习,这些公司基本都是美国公司在华的代表机构RO或全资公司WFOE。这里也要注意的是,部分同学在面试后虽然录用了,但是用人单位的面试人员都对他们的表现颇有微词,这也反映了现在相当多的中国本科生在社会经验和基本商业礼仪方面的严重缺失。例如,面试时着装太过随意,虽然美国佬都很随便,基本的商业轻松着装(BUSINESS CASUAL)也是需要的吧。还有,面试完后拍屁股就走,没要名片,甚至回来后也没有发一封信(THANK YOU NOTE)作为感谢, 大大咧咧,自以为是北大人大外经贸外交学院的学生就牛上天了。这样的同学毫无例外地我都要狠狠地剋一顿。我认为有一个这样的职场惯例:过去有好工作的人,以后也会有好工作;细节上留心的人,别人也会对你留心。我们申请商科类的研究生,从现在开始,就要在礼仪,技能,人脉和经验上做好积累,甚至从大一开始,就应该规划这个事情,不要到了大三和研二,突然才考虑实习和经历,那时候就有些手忙脚乱了。
再次,就是基本考试的分数要拿得出手。每一年,由于一些网上论坛的存在和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恶劣状况,申请美国商科类研究生的人数都在增加,据博创几位老师的估计,单单是在几个主要的北京高校内,2010-2011年度申请商科各个专业的人数就在好几千人,实际提交申请的可能还不止这个数目,这里还不包括上海,广州,西安和武汉的同学。那么说,有同学问,老师,我的GMAT和TOEFL要考到多少分才算是OK呢?我觉得,从GMAT的分数上讲,700分已经不是很稀罕的事情,要申请专业排名靠前的名校,这是一个大家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设立的目标,当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学例外。 至于TOEFL分数,我觉得没有到100分基本就很难选择学校了。商科硕士和博士申请有一个特点,即不是在综合排名榜上的每个学校都有你想学的专业,很多专业都设立在综合排名稍微靠后的学校院系里。但即使是排名稍后的学校和院系,对TOEFL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因为专业太热门,申请人数太多,学校不厌其烦,没有满足基本条件的同学很难进入第二轮的面试和筛选。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个大学叫PACE UNIVERSITY,综合排名排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我在纽约上学和工作的时候,有时候要到州法庭或市政厅去,出了地铁就会看到这个学校孤独地矗立在布鲁克林大桥边上,直到2004年我才知道这个灰色大楼原来是一个大学。这个学校有金融相关专业,涉及投资和风险管理,由于地理环境优秀,基本处于给华尔街看门的位置,大家可以发现,它对于申请金融的外国同学的TOEFL要求也是100分。当然,也有85分TOEFL的同学拿到这个学校录取,但是这个风险和代价你敢尝试和愿意付出吗?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很明显,在高度紧张和紧凑的商科学习课程里,学校要求你的听力和口语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这和一些ESL和语言课程不一样,好的差的商科项目基本都有一个标准考试的门槛,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这一点,提高警惕,别以为随便一个排名靠后的学校就对分数要求就降低了。
最后,就是申请文书的写作和申请时间节点的把握。商科硕士申请和MBA一样,分为好几轮,第一轮最早的,大家可以在书里看到,居然是9月14日。商学博士的申请截止可以晚些,和正常的PHD申请截止相差不大。大家要注意,递交申请要争取赶得早些,如果条件齐备了,最好能赶上前面两轮。我的经验是第三轮和以后录取的结果就很零星了,基本都是在前面两轮出了结果。今年1月15有一位申请金融的同学突然找到我们三位老师,说拜托某国内著名的留学英语培训机构下属的中介办理申请(这里不点名,因为这样把留学当做附带产业的机构实在是太多),把材料一给对方她也没继续留意(这个同学这种事关自己,高高挂起的做法也要严厉批评),结果负责的咨询顾问中途离职,另一个负责写作的文书不知所措,她的文件也就无人问津了。1月15日尚未写好文书和递交网申,金融这样的专业就基本很难申请到排名靠前的学校了。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从新调整选校和加急写作文书,虽然我们亲自操刀写作,但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出的申请文书质量可想而知。结果一个条件很好的同学就只能委曲求全了。这里我要再次提醒大家,把握好时间的节点,预留足够时间和辅导老师沟通文书框架和内容,争取尽快递交,才能在申请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这本书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把商科的专业细分,按照不同的专业先进行综合评述,对就业前景学科优势进行了分析;接着按照专业的排名情况,重点介绍了十个我们中国同学申请最多最频繁的院校,对课程,班级,学习时间,就业率和院系特点做点评;然后选取了申请过这个学校并成功拿到录取和奖学金的几个同学作为例子,将他们的文书和我辅导时的一些感受和意见作为总结。MBA类院校的文书更为复杂,这里就先不考虑,下一本书再说。我希望大家先看看商科硕士和博士到底应该如何申请,并了解如何操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沿袭前面我写书的习惯,和大家共勉: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张旭
2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