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五个创新理论


管理学五个创新理论

理论一:COC功能嵌套系统理论

理论见解:可靠性系统是由nn3)个不相同的要素嵌套的整体。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从而在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形成一定的结构(Configuration)、秩序(Order)和牵制(Check)。结构是要素划分及功能分配,秩序是运行程序和规则,牵制是强制系统按其程序和规则运行的约束手段。系统的可靠功能是由它的整体体现的,也就是说,系统的整体功能要比构成它的全部要素的功能之和大(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功能效率s>1),才能输出可靠功能。

COC功能嵌套系统理论,使人们得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更清晰地看到了事故系统、工程系统、操作系统、管理系统乃至社会系统的真实的属性,从而可以深切地领悟管理的本质和真谛,可以自觉地运用具有实质性效能的管理方法去解决过去无法解决或无法彻底解决的管理问题。特别地,这一理论虽然由解决安全管理问题而提出,但它可以惠及企业、经济、社会等一切领域里的各种管理活动。

比如国家机器,它的可靠性功能是由政府(结构)功能、议会(秩序)功能和法院(牵制)功能的嵌套决定的:政府是一个子系统繁复、机能完备的结构体;议会是秩序的制定者;法院的职责是牵制,即强制社会的全体成员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规则行事。

安全管理属于可靠性管理的特例,因此,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也好,建立管理机制也好,都必须要考虑体系或者机制的功能的可靠性。体系或者机制都是系统,也就是说,要考虑所建系统的功能的可靠性。COC功能嵌套系统理论所讲的正是如何建立具有功能可靠性的系统。

比如控制链管理系统,见日志:

控制链控制(一种实质性的嵌套控制方法)

http://www.anquanren.com/space-72067-do-blog-id-6864.html

控制链的可靠性功能是由主办(结构)功能、主管(秩序)功能和主监(牵制)功能的嵌套决定的:主办是人的思维结构与危险结构的运用者;主管是秩序(程序和规则)的推行者;主监是执行程序和规则的验证者。

比如危险伞图解法,因为设置了结构域、秩序域、牵制域三个占位域,所以,它不仅能够解析出危险源的全部危险点,同时还能够解析出控制措施和管理机制,换句话说,危险伞图解法是具可靠性属性的解析方法。

理论二:SEC嵌套管理目标的理论

SEC嵌套目标体系由三个功能维度嵌套而成,这三个功能维度是:统计(Statistics)目标、功效(efficacy)目标和控制(control)目标。在COC功能嵌套系统理论看来,SEC嵌套目标体系是一个由结构、秩序和牵制嵌套而成的、具有可靠功能的目标管理体系。以安全管理目标为例,统计目标的功能是牵制,牵制的手段包括行政的、组织的、管理的、经济的、法律的,等等;功效目标的功能是秩序,这个秩序涵盖了每一个管理要素所涉及到的全部规章制度和标准;控制目标是结构,它涉及到系统所有的危险结构,以及应对每一个危险的每一个控制措施和方法的功能结构。

请参见日志

适合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配套的目标管理体系

http://www.anquanren.com/space-72067-do-blog-id-16356.html

SEC嵌套管理目标体系http://www.anquanren.com/space-72067-do-blog-id-7001.html

安全目标管理的定位http://www.anquanren.com/space-72067-do-blog-id-6660.html

走出MBO安全目标管理的误区

http://www.anquanren.com/space-72067-do-blog-id-6678.html

为什么要走出MBO安全目标管理的误区?因为“MBO目标体系”,既不具备“结构”功能,也不具备“秩序”功能,更不具备“牵制”功能,它只有毫无控制功能的“期望”,它不具备可靠性功能系统的条件,它没有可靠的控制功能。

理论三:EOS嵌套管理系统理论

理论见解:管理系统的可靠功能产生于要素管理(Element Management)、OMObjectives Management)目标管理和利害关系管理(Stakeholder Management)三个管理功能维度的嵌套。要素管理是子系统的划分及其机能的分配,目标管理是要素管理所派生的对管理要素功能形成过程的检测、校准和调控,利害关系管理是为了强制系统循其程序、规则运行而设置的管理点和牵制手段。此学说强调每个管理维度的定位及相互关系,强调要素管理维度的核心作用,强调三个管理维度的嵌套才能够获取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功能。

此理论建立的基础是传统的三个效率途径(目标途径、系统理论途径和利害关系途径)的管理理论,但三个效率途径单讲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去实现管理效率,而且目标途径仍然停留于MBO目标管理(虽然指出了MBO目标管理的局限性、简单化,以及对MBO目标管理的效率所持有的怀疑)。

理论研究和实践结果都证明,管理系统的可靠功能是由要素管理、OM目标管理和利害关系管理的嵌套决定的。要素管理是结构维度,OM目标管理是秩序维度,利害关系管理是牵制维度。要素管理是系统运行的唯一主线,OM目标管理是依照系统运行的程序和规则对要素运行功效的监测和助产,利害关系管理是具有实质的经济、法律和其他管理效应的制衡力,这种制衡力既是各相关方利害关系之力作用在管理点上的合力,也是强制系统按其程序和规则运行的约束力。

EOS嵌套管理系统理论提醒大家,在执行一系列管理体系(例如质量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等)的时候,要把管理要素作为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催生要素功能形成的过程的技术手段,利害关系是设置管理点的依据,也是利害相关方的相互制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具有实质性管理功能的管理体系,才能走出唯形式化的管理体系误区。

理论四:ICM运行系统效率理论

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证明,若一个系统以nn3)级要素彼此互动(Interaction)、相对封闭(Closing)和协同匹配(Matching)的方式运行,它就是一个有序、可靠、运行效率s>1的运行系统。ICM运行系统效率理论是运行机制赖以产生高效率的理论源泉,是可靠性管理基本理论之一。以安全管理为例,运行机制的效率只有大于事故形成的效率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半导体电冰箱、水泵系统(见日志:

常氏安全管理“12字黄金定律”)

http://www.anquanren.com/space-72067-do-blog-id-6816.html

等属于孤闭系统,其特点是功能可靠,但效率η1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例如宣教员方式、协调员方式、检查员方式等均属于孤闭管理系统,其特点不但功能不可靠,而且管理效率s 1

与孤闭系统、孤闭管理系统相对应的是“彼此互动、相对封闭和协同匹配”的系统或管理系统,这类系统的特点是:不仅效率η(s)1,而且功能可靠,举例如下:

  普通家用电冰箱、空调器是由冷媒循环子系统、冷凝器子系统、蒸发器子系统组成的“彼此互动、相对封闭和协同匹配”的系统,众所周知,它们的热效率η≥2.5

  飞机的效率远远大于汽车。以汽车为参照系,飞机的运行效率就大于1。原因是,飞机没有与地面的摩擦阻力,而且在高空飞行的空气阻力很小。汽车是一个孤闭系统。飞机则是由涡轮推进子系统、机翼举升子系统、尾翼平衡调解子系统组成的“彼此互动、相对封闭和协同匹配”的系统,所以它的效率远远大于汽车。

  “彼此互动、相对封闭和协同匹配”的管理系统的例子,请参见:

一解四控是安管人员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中的

  4)危险工程系统(重大危险源)的解析及控制(包括案例)

http://www.anquanren.com/space-72067-do-blog-id-7860.html

嵌套制的可靠度

http://www.anquanren.com/space-72067-do-blog-id-7193.html

彼此互动、相对封闭和协同匹配结构

http://www.anquanren.com/space-72067-do-blog-id-7777.html

等日志。

  理论五:IGO管理效率理论

  在一些MBA教材中把管理效率按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即:组织效率、群体效率和个体效率,但论述的深度只涉及到个体效率是基础,以及群体效率高于个体效率,组织效率高于群体效率等协同论的效应。

  OGI管理效率理论的见解:

  个体(Individual)运行资源、群体(Group)运行资源和组织(Organization)运行资源,他们同属彼此互动、相对封闭和协同匹配的一个运行方式,他们共同持续地酿造、磨合、优化系统运行资源。

  个体运行资源属于结构维度,群体运行资源属于秩序维度,组织运行资源属于牵制维度,三个资源的嵌套,形成了系统可靠运行资源。

  可靠运行资源的含义: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结构严密、配置充足。

  这里必须点强调,个体、群体、组织和系统可靠运行资源皆属于静态管理资源,它们实际上都没有管理效率。

  唯有管理机制才是效率的载体,亦即效率的形成机制,没有管理机制就没有效率。例如在安全管理中,个体、群体、组织三个运行资源的嵌套(可靠运行资源)惟有集中释放在用于控制特定危险的具体的管理机制上才能产生效率(亦即有实质的产出),否则,看似奢侈显贵的所谓个体、群体、组织效率,实际上是管理资源的空耗。

  管理机制是效率的形成机制的观点十分重要,它提示人们,企业高层对安全再怎么重视,群体的凝聚力再怎么强大,个体的素质再怎么优秀,这些都只不过是管理资源,靠此决不能对危险进行实质性控制,而唯有建立针对具体问题的管理机制,才能将管理资源用于安全控制,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事故。请参看日志:

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

http://www.anquanren.com/space-72067-do-blog-id-6661.html

    OGI管理效率理论和ICM运行系统效率理论提示我们:

 1)事故爆发于一个系统(岗位操作系统),而其根源却来自三个系统(岗位操作系统、车间安全职能管理系统和厂部安全职能管理系统),三个系统的负功集成一个事故。这就是说,事故是由三个系统的负功“彼此互动、相对封闭和协同匹配”导致的,所以,事故系统是有序、可靠、且效率s>1的系统。

    2)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者习惯于将目光死盯在岗位操作系统的操作者的性情因素上,试图把三个系统要解决的问题都一股脑儿地归罪于操作者的性情因素上,试图用空洞的宣传、简单的说教和走马观花似的检查等务虚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实质性的安全生产问题,这就是所谓效率永远小于1的孤闭管理系统的本质所在。

 3)事故不是偶然的事件。对事故形成偶然事件的认识,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事故系统是有序、可靠、且效率s>1的系统。

 4)事故也不是意想不到的事件。对事故形成意想不到事件的认识,是因为尚未认识到,运用危险源的定义和危险伞图解法解析特定的危险源,判定尽数的危险点、选定有安全裕度的控制措施和建立效率s>1的管理机制,可以彻底根绝事故。

 5)没有效率的管理或者管理效率小于事故效率的管理,都等同于没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