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原副市长张杰收111人938次贿赂受审(转自腾讯新闻)


   

河南信阳原副市长张杰收111人938次贿赂受审

2011年04月15日08:20人民网我要评论(127)

昨日(14日),备受社会关注的信阳市原副市长张杰涉嫌受贿罪、贪污罪一案,在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每年中秋节、春节是收贿“高峰期”

张杰,1959年12月20日出生,2000年1月任周口地委政法委副书记(正处级),2001年3月任周口市商水县县长,2003年7月任商水县县委书记,2007年12月任信阳市副市长(副厅级)。因涉嫌受贿、贪污,于去年(2010年)2月12日被驻马店市公安局执行逮捕。

检察机关依法审理查明:2000年至2009年,张杰利用担任原商水县县长、商水县县委书记和信阳市副市长的职务便利,收受其下属单位人员和有关企业人员共111人938次贿赂,在干部调整、企业经营和承揽工程等方面给他人提供帮助,收受贿赂共计690万元人民币和2万美元。

经法庭调查,被告人张杰收受贿赂,大都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大都发生在每年的中秋节和春节期间。

面对送礼人的“坚定”他退却了

被告人张杰,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过去,声泪俱下。

“我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饥饿与贫困中长大;上高中时,兜里还是常常没有一分钱。”张杰说,他在从政初期,保持了淳朴、正直、勤奋、廉洁的品质,在金钱面前也曾多次拒绝过。当了县委书记后,面对那么多的笑脸,那么多既亲切又坚定的送礼人,甚至不少人等了几个小时、几天也要送礼的人,自己的免疫力消失了。

“这些所谓的财富,不仅没有给我带来快乐,反而成为我沉重的精神负担,使我常常为之担惊受怕,甚至常常被噩梦惊醒。”张杰说,被依法查处,虽将失去人身自由,但精神上终于得到了解脱。据悉,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将对此案依法作出判决。

 笔者点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不少人常用这句话来形容落马官员。近年来,不少地方党政一把手甚至是部级官员因贪污受贿行为下马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值得社会深思。

“贪污腐败”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可以说是公权力运行过程中滋生的“毒瘤”。权力越大,腐败的机率越大;权力越集中,腐败的苗头越凸显。早在17世纪英国的洛克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首创性的提出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学说,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三权分立学说,并逐渐的为资本主义社会所普遍接受。立法、司法、行政三者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有效的防止权力的过分膨胀和滥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贪污腐败滋生的土壤。

尽管由于我们社会制度和国情的特殊性,使得“三权分立”无法在我国有效实施和运行,但我们依然可以借鉴“三权分立”学说的精神从而有效的制约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滥用。如加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司法相对政府的进一步独立,加强司法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司法裁决威慑力,等等。从而是公权力的运行得以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禁止一言堂。如是,虽不能根除贪污腐败,亦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其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