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防盗有绝招


    上一篇文章写的是古墓防盗设施最早可能源于夏商时代深埋的假说,而到了东周时期,中国的古墓防盗设施,又发展到了第二阶段,采取了更叫人叹为观止的做法,那就是积沙和积石墓。这种墓以前有人做过研究,但多是点到为止,所以不是不可以再深入或展开。我原来曾让一位研究生做过,把她累够呛,发掘和文献等资料差不多都已收全,大样也写成了。后来毕业到考古部门,分配她去挖明清墓。一想到要一天到晚要与腥臭的古尸打交道,吓坏了,坚决改了行。于是那文章也就丢给我再也不做了,一搁就撩到现在,呼呼地躺着睡大觉。

    下面言归正传,换入正题,但还是点到为止。而且我这是准普及版,不是纯学术版,并且是即将收入新书《考古好玩》里的一小节:

    话说夏商前后开始出现的深埋的那种墓葬防盗措施,显然是为了防止陵墓被人为破坏。换言之,这种破坏一直延续到后世,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出于王朝更迭、政治斗争以及家族复仇等目的的毁墓行为。像周人灭商以后,为了防止殷人复辟势力借认祖归宗之名聚众叛乱,就盗掘随葬宝器,剖棺付之一炬,戮尸扰乱骨骸。其动机就是意图通过这种极其残忍的手段,惩罚敌方,断掉殷人的续脉。这就像《吕氏春秋》上说的:“自古至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无不亡之国,是无不掘之墓也。” 这类说法还不是孤例,尤以《史记》、《吴越春秋》等史书记载的伍子胥鞭尸的故事流传最广。

    却说春秋时代楚平王听信谗言,将大夫伍奢全家斩尽杀绝。伍奢次子伍子胥历尽艰难,逃到吴国,成为吴国重臣。后来,伍子胥率领军队攻破楚都郢城,挖开已经去世的楚平王的坟墓,鞭尸300下,终为父兄报了仇,雪了恨。有趣的是,这里还有一个民间说法,说是伍子胥攻破楚都后,怎样也找不到楚平王坟墓了。他掘了几十座大臣墓,拷问了多人,才发现原来楚王在一位大臣自家的坟墓下面,又修了一座自己的王陵。伍子胥只掘了上面的墓,却不知道下面还有一座。这个说法难以考实;但至少说明经过商周时期的深埋后,其他的防范手段也开始出现。

    另一种破坏是以搜求珍宝为谋财目标,这种“发墓”做法在商代之后愈演愈烈,历经数朝,延至于今,成为最普遍的盗墓动机。考古学者就曾在商王帝乙陵墓发现近代盗洞66个,还有盗墓贼遗下的宋代黑花白瓷灯和近现代的步枪、刺刀等。这表明,无论深埋这种防范措施比史前时代有了多大进步,毕竟还是土埋,只要盗墓贼钻探到墓葬的具体位置,不停地往下挖,古墓还是很难幸免。

    其实,不论毁墓也好,盗墓也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与中国古代盛行的厚葬风俗有关系。这种情况到了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最终演变出了中国历史上真正大规模的盗墓猖獗期。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代,社会变动剧烈。诸侯大夫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分等级,纷纷僭越失礼,不惜在丧葬上争豪斗富,极尽奢华,于是,尽珍宝而倾的厚葬之风大行其道。《墨子·节葬下》对当时的情况有过这样的描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陵必巨。”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一些贼人盗墓的心理动机,也为其盗墓发财提供了客观条件。

    所以,厚葬才是真正的盗墓兴起和防盗墓措施不断发展的主要根源。由此导致“宋未亡而东冢掘,齐未亡而庄公冢掘”。对此,《吕氏春秋》就讲:“国安宁而犹若此,又况百世之后而国已亡乎?”意思是说,宋文公和齐庄公的墓在国家未亡时既已被盗。可见当时盗墓之风之盛。更何况,当时铁器已被发明出来,随之而来的盗墓方式和防盗墓手段也都有了新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再仅仅靠挖坑深埋的手段显然已防不胜防。为了保护墓葬不受侵扰,各国诸侯们开始有意识地发展各种防盗设施。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墓葬防范设施普遍增加了填石头和堆沙子的做法。这成为古墓防盗设施发展史上第二个阶段的代表性手段。

    堆沙子的防盗手段在考古上叫做“积沙墓”,以“防盗之巧思也”,尽显古人的智慧。这种做法是在置放了棺椁的墓室内厚厚地填埋沙子。因为沙子堆在一起,结构松散,盗墓贼在上面挖出深洞来几无可能。即便挖出洞来钻进去,也会因为沙子容易形成流体塌陷状,盗墓贼的自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填埋石头防盗,在考古上叫做“积石墓”。就是用石头砌墓室四壁以及把石头堆积在墓口上面,一是增加了墓葬本身的牢固程度,二是造成了盗挖墓葬的难度,即便是用新发明的铁工具,也很难在坚硬的石块上发挥多大的作用。以河南平顶山市发现的西周时期应国墓地的积石墓为例,这个墓室内所填置的大量积石,自上而下可分为11层,每相邻的两层之间隔以0.5米厚的填土。这些积石都是不规则的偏红色石块,重者可达千余斤(如图)。由此可想而知,就算盗墓贼找到了这座墓的墓口,可他们在地下数米的深深墓坑中,面对这些很难搬动的千斤巨石,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放弃盗掘计划。

    其实在考古中,还发现不少既有积石又填沙的墓葬。像河南固始县侯古堆的一座墓葬中,在深约15米的墓坑中,就用了1800多立方米的沙石,其中每块石头小轻几十公斤,重则100公斤以上。这两种软硬程度不同的结构性材料混合在一起填埋,尽管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但起码可以使盗掘不再像挖土坑竖穴墓那样轻而易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