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奇先生对读者“信商小人物”的回复


      两周前,有一位网名为“信商小人物的空间”的博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想通过我向方汉奇先生求证他在阅读方先生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时产生的一个疑惑——

     “马老师您好,您认识方汉奇老先生吗?我这有个问题存了好久了,起初我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不过看了好多遍还是发现是他疏忽了:

    在他编著的《中国新闻传播史》(2002年11月第1版)中,第129页中,说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可是怎么找也就只写了两个时期,第三个实在是没有找到!还请您有时间帮忙问一下原因!”

   说实在的,我虽然答应了这位网友。但内心仍然有一些不安和犹豫。因为,我要代一位不相识的网友向一位85岁的新闻史学泰斗提出这么具体的问题,这合适吗?

    但昨天下午学院开会,我看到方先生时,还是向他转达了这位网友的问题。方先生让我通过邮件把网友的问题发给他。结果,第二天,也就是今天上午,我就收到了方先生的回信:

       “马老师:信收到。你的网友提出《中国新闻传播史》(2002年11月第1版)第129页说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可是怎么找也就只写了两个时期,第三个实在是没有找到,要请你帮忙问一下原因云云。我查了一下2002年11月第1版的原书,发现其中的第129页说的是“苏报案”的事,无一语与梁有关。他记的页码大概是2009年6月出的该书第2版的,这一版的第129页确有关于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内容,也确实只谈了“两个时期”,而没有第三个时期。错在把“两个时期”的“两”字,印成“三”了。你的这位网友看的很仔细,发现了这处差错,将在再版时予以改正,请代作者们向他表示感谢!方汉奇 4/14”

    方先生的这封回信令我非常感动。我与方先生其实接触不多。但是,这次“代信”的经历还是给我一个宝贵的机会,使我领略了一位前辈学术大师对学术问题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他坦荡的胸怀和对读者平等、尊重的态度。

    我昨天看到的方先生仍然非常有精神,我感觉他身体也很健康。每次学院开会他都会提前到场,选择一个固定的角落坐下来。我很庆幸有这样的机会能够看到他。我也很庆幸能够得到方先生这样一封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