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成为2009年以来最重要的移动数字设备之一。而在iPad电脑上,flipboard也是极其热门的应用,这款应用的亮点有二:其一整合用户社交网络上的“好友”发出来的信息,其二则在界面上相当养眼,很有些翻书的感觉。
在中国,自然也有不少Copy2china的应用,但有些改动。改动的主要方向是在前段的“其一”上,也就是主要应用在提供相对整合过的内容,而非什么“好友信息”。至于这个“其二”,界面都差不多,包括zaker、博众资讯、鲜果联播,乃至网易阅读。
最近一则来自Google的数据调研发现,在平板电脑上“阅读新闻”占有61%的比例,位居游戏、搜索信息、邮件之后,排行第四。可见,这个部分的应用是具有市场潜力的。新闻客户端(或者叫内容阅读客户端)一个特点在于:它的阅读体验,相对而言,是一种顺序阅读式的结构,而不是互联网网页上那种网状发散结构——故而,flipboard式的设计,才会有那种翻书或杂志或报纸的感觉。
关于报纸或杂志上的广告在数字媒体的进攻中每况愈下的讨论不绝于耳,但有一个事实我们也得注意到,那就是它们的广告单价还是比较高。根据摩根斯坦利的研究,按CPM计算,报纸杂志依然有14-18美元的水平,而在线广告不到2美元。一方面,可以说互联网广告价廉物美或尚有提升空间,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在广告主眼里,报纸杂志广告的效果可能更好,不然它们没有理由去接受高昂的价格。传统媒体的广告效果为什么会更好呢?
这和阅读器使用情境有关——报纸也是一种阅读器——这种阅读器有一定的编排,而且相对封闭,在报纸上,你翻来翻去也就是那十几或者几十版的内容,除了那些专门用来刊载广告的版面,每一版上的广告也就那么几个。但网页就截然不同了。你可以去任何一个门户网站的storypage(内容页)上去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广告(以及其它内容链接)。网页的网状式组织结构是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的,而这一点,却是广告的大敌。
平板上的内容客户端,可以说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方面,信息本身依然是数字化的,内容更新也很实时,而另外一方面,客户端浏览的界面又很雷同于报纸杂志的顺序结构。今天各个客户端还加入了类似“分享到微博”之类的功能,故而也能满足使用者的共享欲望,zaker这个客户端甚至在你点击分享时能加入一段自己的评语。故而,在我看来,平板上的内容客户端,是一件整合的作品,不仅仅满足互联网时代人们数字阅读的期望,也能满足广告主关注于聚焦注意力的期望,如果能加上数字监控系统,那就比纸媒更容易判定效果了。
不过,这种客户端,我可能更看好于媒体出身的制作者,比如网易阅读,或者是什么媒体集团(不是单个报纸,它的量不够)做的内容客户端。因为这种内容阅读,还是需要编辑加工的。中国的内容客户端整体走的依然是1.0路线,即经过加工把关后的推送,附带以一定的2.0素材,即用户可定制可分享。1.0内容推送(push)有推送的好处,我一向不以为在今天时代每个人在每个领域里都是拉取模式(pull)的信息消费。有些客户端,完全依靠算法不借助人力的,质量不得不说,略差了一些。做一个内容客户端,技术上并不难,比拼的,说到底还是采编的水平。
最后说一下这个信息定制的问题。虽然网易阅读的质量较高(到底背后是一个庞大且富有经验的采编团队),但它没有提供用户外加信息源的可能。估计是网易想做的是内容客户端(正式名称是新闻客户端),而不是阅读软件。不过,我却以为,这是公司一方的一厢情愿。新闻客户端和阅读软件,本质上有什么差别呢?1.0的推送辅以2.0的拉取,整合在一起,又有多大的弊端呢?
平板上的新闻客户端
评论
编辑推荐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