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是四星级以上的酒店,要么是老字号、连锁品牌或国际知名品牌,搜折网只瞄准高端品牌。
2010年9月9日晚,北京国际饭店28楼可360度俯瞰京城炫彩夜景的星光旋转餐厅座无虚席,直至打烊前夕依旧有就餐者排队等候。
人均消费近300元的餐厅,却场场爆满,一座难求,是什么原因让这家高档餐厅如此火爆?餐厅老板异常兴奋,坦言是搜折网给了他巨大的帮助,带动了生意的火爆。
“9月9日晚上,去星光旋转餐厅吃饭的人,都是用手机下载了搜折网的打折券后去就餐的,星光餐厅的打折信息在搜折网上是独家发布的。”搜折网总经理振山对记者说,消费者从新浪网、搜狐网、TOM网、千龙网以及腾讯QQ等网络平台上看到的北京中高端消费场所的打折信息,几乎都来自搜折网。
以专业发布品牌厂家产品、商场促销信息与打折券的搜折网逐渐在高端折扣领域树立了权威,新浪、搜狐等很多大型门户网站都与搜折网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非典”催生搜折
2003年,当“非典”肆虐的时候,振山像很多人一样选择呆在家里。当时,大多数人为躲避“非典”都足不出户,为了刺激销售,很多商场都进行大手笔促销。
“那时很多商场都发布了大力度的折扣广告。以SOGO(庄胜崇光)为代表的商场每周在报纸上刊登促销广告,其他商场也纷纷跟进。但问题是,报纸广告即使半版,价格也都在10万元以上,成本很高。由于外出的人很少,报纸销量自然受影响,而且效果不是很好。”善于从生活中观察细节的振山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在和几个同为软件设计出身的朋友交流之后,萌发出将商家打折信息放到网上的想法。
“那时,恰逢中国第二次网络大潮的开启,很多人已不满足于仅在网上看新闻,他们更希望从网上获得实惠。搜折网的创建,就是希望依托互联网的优势,汇聚商场、品牌、商品全面的折扣促销资讯,为商家提供促销信息发布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购物参考。”经历过2000年第一次网络寒冬的振山,始终看好新兴的网络群体。
有专家分析说,2003年前后中国的零售市场处于快速上升期,而电子商务正处在初始阶段,尤其是面向普通消费者,更是一个市场空白。正是因为看好这一趋势,搜折网适时切入了电子商务领域,经过几个月时间的打磨,于2004年正式上线。
当时的市场并非搜折网一家独大,同一时期已有酷鹏网、缤纷购物、我爱打折网等折扣类已先入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搜折网没有机会。
创办初期,搜折网的盈利模式是向商家、店面收取信息发布费用,将客户的打折、促销信息放在搜折网平台上。“客户与搜折网合作的价格是平媒的几十分之一,所以那时我们认为自己的优势很明显。”
事实远比理想更残酷。搜折网在起步期遇到近80%的客户拒绝。“内资企业几乎一边倒地不与我们合作。”振山回忆,在搜折网正式上线后的两个月内,虽聚集了百余商家的打折、促销信息,但这当中没有一个是付费的。
就在搜折网几乎对自己的前途产生质疑时,他们迎来了上线后的第一位客户——西单君太百货。“君太百货那时刚刚开业,有一定的外资背景,对新兴网络渠道很有兴趣。”最终,搜折网在与君太百货的合作中收取了很少的2000元,广告投放周期为一周,但在振山看来,“这对我们是种巨大的激励。”
西单君太百货内部人士回忆,“当年选择搜折网是因为搜折网和同行相比,不像其他网站只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主动向我们索取最新打折信息,并且网络视觉效果非常有冲击力,这让我们觉得搜折网更加专业。”搜折网的专业性很快赢得了认同。2004年年底,搜狐、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主动找到搜折网洽谈独家合作的事宜。
2004年是一个转折点,搜折网迎来了自己的快速膨胀期。2005~2006年期间,搜折网一度拥有3000多个商家在其网上发布信息,其中包括酒店、宾馆、品牌企业、大型商场、KTV、SPA、健身中心,甚至包括街边小餐厅。粗放式的管理,曾为搜折网带来了短暂的隐患。
适时的华丽转身
“在2008年之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折扣网站都采用海量信息争夺消费者关注。”但振山很快发现,搜折网这样做带来的不是更高的收入,而是更多的投诉。
2007年4月,搜折网发布了一条社区美发厅的打折卡信息,然而小店在发现客流增大的情况下,单方面拒绝打折,致使消费者与之发生争执。同年6月,另一家美容院的老板在店面尚未装修完毕的情况下,通过搜折网发布了优惠储值卡信息,在近百人办理此卡后,老板竟然选择卷款出逃了。
“很多商家缺乏诚信、品牌意识和服务理念,致使搜折网接到的投诉也与日剧增。”为了避免搜折网像其他折扣类网站一样,逐渐因失去诚信并走向末路,振山毅然决定网站必须转型。从2008年开始,搜折网明确只与有品牌信誉、有服务意识的高端商家合作,用户群定位于中高端白领群体,同时结合新浪、搜狐等平台的独家传播渠道,以此加强搜折网短期内无法被业界复制的优势。
“如今,四星以下的宾馆、酒店我们根本不考虑,不是老字号的、不是连锁品牌或国际知名品牌,想和我们合作很难。”振山说。
精简后的搜折网目前只拥有500家左右的中高端品牌商家。“但商家逐渐看好搜折网,尤其是多年积累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多个大型门户的宣传渠道,以及同为高端品牌之间形象互动的效应。转型后,我们的客户少了,合作价格也降到每年数万的标准,但我们的利润率、付费客户数量却在不断上升。”
“2008年我们还与各大运营商合作开启了手机下载打折券的业务,这使我们在网页信息广告费收入之外,又增加了40%的收益。同年底我们开始扭亏为盈。”振山说,截止2009年12月份,在搜折网发布信息的客户中,有60%的商家采用付费合作,年纯利已近百万元。
转型让搜折网尝到了甜头,然而当团购成为折扣类网站最主要的营销手段时,搜折网却表示不想轻易涉足。
振山认为,“新品牌及低成本的商品是团购的切入点,例如SPA、美体按摩、新开影院清淡时段及运动健身场所等。但搜折网面对的是高品质商家和高质量用户,团购并不适合我们操作。因为高端品牌本就不是服务普通大众的,而团购模式形成的低折扣势必降低品牌商家的服务水准,这绝非品牌客户所期望的。”
“北京地区我们还需要两年的时间,达到超2000家品牌商家与我们合作,这是个很好的积累。目前,我们正在开发天津和南京分站,争取不断扩展搜折网的中高端消费群体。接下来,我们就会到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