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型 都便宜了投资客


    昨天,《法制晚报》报道,为了写出一份全面的提案,一些从事与房地产有关工作的政协委员,组织了一次关于房地产现状的讨论,王超斌委员表示,小户型是解决购房者首次置业的最根本的途径。但是不少炒房者都瞄准了小户型,因为其总价低、升值快。因此呼吁对购买小户型进行限制,应该每个家庭只能买一次。


    正在笔者阅读报纸的时候,某楼盘打来推销电话,说最近推出精品小户型,酬谢老客户价格便宜,算起来单价2.2万元每平方米。


    本人不是她的什么老客户,去年这个时候到现场看了看房子,开始觉得不应超过1万元每平方米,但是开盘的时候定价超过了1.2万,于是愤然不买。


    你不买有人买,就在笔者原定去签约购房的那天上午,收到了售楼处发来的短信:“房源已被抢购一空,由于您未能及时办理手续,我们将不为您保留房号,定金我们将于近日退还。”
    这就是政协委员们说的小户型。


    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先买一套小户型过渡一下,等有了钱再换购大户型,看起来这房子真是无房户的福音啊。不尽然!


    笔者怀着对市场前景的担忧,拒绝了售楼小姐的“好意”,为了不再拖延,只能说自己有好几套房子了,身份在限购之列。
    问:“您有几套?”
    赌气答:“有五套!”
    原以为就此罢休,没想到对方回答:“我们不是住宅立项,您有六套都没事儿,还可以买……”


    在六环的外面、去年卖1万都嫌贵的项目,今年卖到了2.2万,还说打折便宜了,按委员们的理想结果,小户型是要卖给首次置业的小年轻,实际上却很可能买主都是“有五套以上房子”的投资客,这房价怎么能降下来呢?那些没有父母资金支持的“北漂”上哪儿买?


    再说说首次置业的小年轻。一定每个孩子到了18岁就要买房子吗?按我们现今调控精神,不到18岁就要跟父母算同一个家庭,一个家庭不能买第三套,但有几个到了18岁,经济条件允许,家长不张罗着给孩子买房的?父母煞有介事说“他们没钱买大房子,先买个小的过渡一下吧”。但多少家庭都是为了这“第三套”,在解决了政策限制之后继续投资啊,其实父母就是投资人和受益者。


    委员们在当天的讨论中,主张给大户型多征税,小户型不纳税,主要是保护低收入阶层的利益,实际上小户型房子的产权人不见得都是低收入阶层。假如类似笔者这样一群人真的“第六套”买了小户型,或者给孩子买小户型形成 “5+1”的家庭拥有房产的情况,您说还不该上税吗?
                                                                  法制晚报评论员 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