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实现转型发展


新年伊始,江淮汽车好戏连台,元月江淮电动车商业化运作正是启动,开了中国电动乘用车商业化运作的先河;走进工厂,一条专门为巴西生产轿车的生产线已经在加紧生产,正在赶制首批3000辆出口巴西的轿车;在研发中心,已经在装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样机。了解江淮汽车的人不难发现,江淮汽车在成功进入乘用车领域后,开始了新的转型发展。而这种注重内涵式的发展方式,恰好是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能源汽车率先实现商业化

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特别是近两年,我国各级政府大大加强了研发资金投入,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2009年由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联合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计划即“十城千辆”计划,截至2010年年底,累积运行的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接近万辆,取得了预期效果。2010年,四部委进一步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选择了6个城市进行示范推广。

在众多跨国公司的新能源车还处于试验阶段的时候,经过多年埋头苦干、潜心研究,江淮汽车不仅建成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体系,更在全国率先将电动轿车投入商业化运营。今年124日,江淮交付给安徽明生电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员工60台纯电动轿车,这是计划向合肥市场投放585辆点从轿车中的第一批。这标志着,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运营方面,已经走在了诸多跨国公司的前列。

这次销售的电动车是江淮汽车基于同悦平台开发的第一代纯电动轿车产品,续航里程 150km,电池组能量为15kWh,整备质量1200kg。此外,该电动车采用整体式质心集中动力总成设计,有效地降低震动和噪声;电池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物理空间,安全性高;整车控制系统功能集成在电机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内,有效控制了成本;拥有高性能实用的CAN通讯系统,拥有功能完善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应用独立的动力电池切断单元(BDU),提升了安全性等。

江淮之所以能够快速完成从研发到生产,从生产到商业化的发展,并实现快速赶超,原因在于江淮走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上中下游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并不擅长的电池技术方面,江淮与电池厂进行合作,快速突破了电池一致性问题、电池能量密度等技术问题;在控制技术方面,江淮积极与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很快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控制系统。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江淮广泛与技术公司和供应商交流和合作,针对核心部件与相关方形成了联合攻关及开发联盟,快速抢占了新能源车的技术制高点,同时以最低的代价建立起了新能源车的配套体系,为产业化、商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江淮独特的插电式纯电动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车的技术路线,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新能源车快速发展之路。

作为自主品牌企业,江淮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并首先实现商业化运营,对国家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面向未来的出口之路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大国除了表现在经济总量上外,在贸易方面往往表现为逆差大于顺差,而平衡贸易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展外向型的汽车工业。很难想象,如果美国、日本、德国没有汽车工业,其国民经济会是怎样。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过大的逆差将带来很多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发展外向型的汽车产业恰是解决这种宏观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江淮的巴西生产线旁,工人们紧张而认真地装配着每个零件,这条生产线上生产的轿车是完全按照巴西消费者的要求生产的。江汽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回忆说:“我去年10月份到巴西,巴西媒体这么问我们,原来你们国家的品牌在巴西反响不好,你们这次高调来巴西,有什么新的举措?我说,我们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正是根据巴西经销商的要求,江淮对轿车进行了多项改进,从内在的质量到外在的色彩,从发动机对当地混合燃料的适应性到轮胎的规格,都针对巴西市场的特殊要求进行了改进,这才有今年江淮轿车在巴西一炮打响。巴西市场的成功,为江淮开拓其他国际市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汽车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国家经济空间的竞争,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每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的增减,都关系到其国内的就业与经济发展。同样,中国汽车产业也必须将产业链延伸到国外去,用国外的市场解决中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问题,自主品牌选择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对中国经济负责的具体体现,而这恰恰是合资企业所无法做到的。

2010年,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的情况下,江淮的卡车和底盘销售接近1.3万辆,同比增长36%,连续位居我国商用车出口冠军的宝座;去年,江淮乘用车出口同比增长了238%。今年,江淮在保持卡车出口优势的情况下,将出口的重点转移到乘用车领域,预计今年商用车和乘用车整体出口总增幅将达68%,其中乘用车出口增幅将达120%

走内涵式的发展之路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之最,中国汽车产业完成了由小到大的华丽转身。“十二五”我国自主的汽车工业首先要解决由弱变强的问题,自主品牌在发展方式上要实现从追求数量型转变为追求经营质量型,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自主品牌如果没有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能力,就将失去中国市场,更不可能在国际市场站立足生根。

经过5年四次申报和评审,江淮获得了全国质量奖,这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中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我国汽车行业第二家获此殊荣的企业,标志着江淮汽车在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全国质量奖是对实施卓越的质量管理并取得显著的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或组织授予的在质量方面的最高奖励。江淮恰是因为在质量效益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体系,这才获得此项殊荣,也正是因为江淮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效益型的评估机制和控制能力,为江淮在国内市场上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

从整体看,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2010年的整车销量分别以56%43%的高速度增长,不仅增幅超过了行业的平均水平,更可喜的是产品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乘用车的比例明显提高,产品结构更加适合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需求。

在传统动力方面,江淮紧盯当前最前端的科技进行研发,目前,江淮生产的1.3VVT发动机的技术指标已经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今,正在用自主研发的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现有车型,自主研发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已经生产出样机,下一代样车已经开发之中,产学研一体的研发体系推动着江淮汽车在自主研发领域快速前行。在高速发展中,江淮正缩小着于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领域正实现着超越。

纵观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史,很多企业由于过度追求市场占有率而放松了质量,最终导致企业消亡。而江淮过去20年里,始终“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品质优先规模”的发展道路,以其出色的经营业绩、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口碑成为行业的楷模。

尽管去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超过了1800万辆,但获得利润最多的是洋品牌,而将完整的产业链放在中国发展的只有自主品牌,单一企业对上游产业就业率拉动作用最大的也是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企业的兴衰不仅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就业和社会稳定。从江淮的发展可以看出,正是自主品牌企业在全力支持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只有稳定发展的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才是国民经济稳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