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皇宫”的最终结局
拆还是不拆?深圳“海上皇宫”拆除事件一波三折,闹得沸沸扬扬。
“海上皇宫”这场闹剧从一开始就吸引众媒体的大肆炒作以及公众的围观,在于“海上皇宫”身上有太多被媒体炒作以及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给力“亮点”——漂浮海面,耗资亿元,豪华游艇,北极熊皮毛……
建于2003年的“海上皇宫”到2005年才被认定为违法建筑。然而,从2005年到2010年间,这个被贴上“违法建筑”标签的别墅,仍然安然无恙,正常运营。事实上,深圳龙岗海洋管理部门在 2008年1月22日就开始对其立案调查,也在2009年2月13日对房主作出“退还非法占用的海域,恢复海域原状,并处非法占用海域使用金49.77万元罚款”的处罚决定。2009年11月3日,龙岗海洋局又向龙岗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于2010年5月将“海上皇宫”强制拆除。
不过,龙岗海洋局的强制拆除并没有在2010年5月如愿以偿。经过9个月的沉寂,2011年2月“海上皇宫”起死回生,经深圳市海洋局、龙岗区海洋局批准,相关部门向“海上皇宫”发放了养殖登记证、垂钓经营证等合法证件,允许其经营休闲渔业。
从一开始言之凿凿的“违法建筑”到现在的“合法”,相关部门的大反转令人疑虑重重。其间的恩怨纠葛可能不止相关部门寻找“法律依据”那么简单,这更像是龙岗区政府部门与屋主背后资本、权力关系的相互博弈与妥协。
然而,好景不长,“海上皇宫”老总得意的笑容在脸上没挂多久,就又被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深圳市政府通告称,“龙岗区政府已责成龙岗区农林渔业局于3月1日收回了其擅自发放给深圳市海上精英娱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郭菁丽的‘养殖登记证’”。政府态度再次逆转。
我想,这涉及到面子问题。即龙岗区是政府给屋主背后关系一个面子,还是自己要脸面。龙岗区政府向“海上皇宫”发放养殖登记证、垂钓经营证等合法证件,是给屋主背后的关系网一个面子,随后又收回证件则是保全自己的面子。而促使龙岗区政府通过收回“养殖等级证”等保全其面子,有相当大一部分因素是“海上皇宫”屋主郭奎章的口无遮拦。
隐形富豪郭奎章曾大张旗鼓地在豪华别墅中厅里召开新闻发布会,慢条斯理地表示,“谁想拆海上皇宫,那是不可能的,海上皇宫不会消失、不会被拆除,顶多是罚点款。”除了郭奎章满不在乎的嚣张态度,他多次在公共场合点到别墅背后的权力运作,也让人印象深刻,“拆除是不可能的,有各级领导支持”,“拆了,就是地球撞上火星”。半是炫耀半是爆料的“点拨”,使得本来就有疑虑的人们更加确信,“海上皇宫”事件是权贵勾结的结果,龙岗区政府向郭奎章背后的强大关系妥协了。
随着权贵资本主义的出现,再加之“仇富情结”的发酵,人们对“权贵勾结”事件越来越敏感,情绪反应也越来越激烈。郭奎章洋洋得意的自我揭底,露出“权力撑腰拆不得”的嘴脸,显然是媒体乐意炒作的焦点,也容易催化民众的不满情绪。那么,本来一起并不算太大的个人拆迁事件就演变为公共事件。
“海上皇宫”复活的消息一出,在媒体中掀起轩然大波,网民满腹牢骚,指责相关部门太“窝囊”,龙岗区政府陷入公信力危机。公众翘首以待,看看龙岗区政府是否还好意思把这场戏按照“合法”的剧本演下去。此时,龙岗区政府成为公众监督的对象,如果再硬着头皮违背民意唱“合法”,那可真就是向屋主背后的权力、资本谄媚了,政府的脸也要掉到地上了。
郭奎章这些“很傻很天真”的话,不但出卖了自己,出卖了其背后的关系网,也让龙岗区政府很是尴尬。这样一来,相关领导也不敢打招呼了,背后运作也就不那么容易了,恐怕收回相关合法证件只是第一步,“强拆”又得提上日程了。
还有一种可能,没准郭奎章也卖个乖,将别墅捐给龙岗区政府。但是,郭奎章舍得下血本捐,龙岗区政府也未必敢接。经过郭奎章炫耀、民意发酵,“海上皇宫”已经很烫手了。
近期精彩推荐:
房产限购令还能走多远?
家乐福的危机是如何造成的
阿桑奇、维基解密与美国和突尼斯
三个明星的危机公关术
朝鲜的极端化危机处理方式——“以危为危”
360与QQ之战:“以危化危”式危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