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人的狂欢
——谈萨拉·杜楠特的长篇小说《烟花散尽》
陈家桥
萨拉·杜楠特的小说《烟花散尽》写的是十六世纪初期的意大利威尼斯城邦的生活,关于妓女和侏儒的一段传奇故事,小说的故事始于罗马城遇到德国教徒的血洗,罗马妓女菲亚梅特利用她的美色成功地保全了性命,并和她买下的侏儒布西诺一起逃往她的故乡威尼斯,只是她在威尼斯城的母亲已经辞世。这是一部以侏儒布西诺的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小说,因而所选取的视角带有很强的传记性,加强了对于再现十六世纪那个时代威尼斯城市生活那种单视角的记录性。
布西诺虽是一个侏儒,但他并不是旧道德或者新思想的单方面的持有者,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实际上是一个隐匿的叙事者,是萨拉·杜楠特回到了那个水上繁荣的城邦,以他独有的特殊经历来书写那一段生活以及其中人物的命运。看起来是写妓女生活的流程,但因为她是缘起于德国、西班牙因宗教冲突对罗马的清洗而逃难到威尼斯,因而使得她的妓女生涯显得无比困难,即使是做一个妓女也需要有一个相当繁复的创立和建设,从而与广阔的社会现实之间达成了风俗画一般的拼贴和契合。
布西诺对于妓女生活的安排、设计和建设,实际上也是从那个特别的时代里,建立了一个女人和社会之间相当绝妙的承接关系,并由小姐菲亚梅特特的美色对于威尼斯及威尼斯男人的征服使得整个威尼斯获得了一次真正的狂欢化的繁荣,正是这种狂欢浸入到叙事的肌理里,使得这部小说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分析中游离出来,使我们更加关注这种城邦内部的流浪。值得一提的是以前也曾在罗马现今流落到威尼斯的诗人阿雷蒂诺始终能勾动罗马记忆,从而使得小说结构趋于合理,使得这种威尼斯现实有了历史的对照和异地的关照,另外像侏儒布西诺的土耳其朋友等也都在异教的意义上加重了小说的时代感受。
当然布西诺与装成瞎子的依林娜的感情脉线,也是叙事的暗线,限定了小说的普世性的道德和思想内敛,使这部内部化的流浪性的狂欢,有了传统的对接、倾覆与合理。英国的这位杜楠特,有较好的历史感,他的小说与其他西方小说有一点不同,无论在审美或思想上,都较少主观性的内在控制,严格说来,它更是一种风俗化的写作,风格画的视觉,而不是西方小说的主流承载,但正是这一点,才使得侏儒布西诺和他的主人菲亚梅塔获得了狂欢化的伤感效果,读来流畅感人,质朴的叙事呈现,以及故作简单质朴的情节设计,都最大程度地在呈现风俗化的十六世纪初期的威尼斯世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