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何宁死不愿离开楚国?


        屈原为何宁死不愿离开楚国?■ 洪烛

   屈原并不热爱无限的自由,他热爱的是有限的自由。无限的自由反倒使他空虚,令他忧愁。

   屈原被放逐,其实并没有失去人身自由。如果说确实失去了什么,失去的也只是回到首都的自由。

   楚王疏远了屈原,屈原却没意识到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我行我素的自由,自弹自唱的自由。他宁愿承受伴君如伴虎的风险,也不想要这天高皇帝远的自由。

   屈原怀念郢都,就像一只鸟怀念着笼子。这只被赶出笼子的鸟,并不认识笼子外面的自由,还以为笼子里面才有幸福。这只鸟受到的最大伤害,是自己被笼子赶出来了。他的自尊心受伤了?

   离开了笼子,他反而觉得一无所有。他爱的是笼子里面那少得可怜的自由。他爱的并不是天空,他爱的是笼子。

   这能怪他吗?只能说他太爱这只笼子,甚至忘掉了自己的翅膀是做什么用的。

   他把笼子当成家,当成祖国,当成故乡来爱了。不仅能容忍笼子里面的不自由,还原谅了笼子的无情。离骚,离骚,咏叹着一只鸟离开笼子后的哀愁。

   屈原并不是圈养动物一样的宫廷诗人。他舍不得离开笼子,并不是为了奴颜婢膝地歌功颂德,换取几粒米、一杯水的奖赏。他舍不得离开笼子,还因为笼子里住着许多跟自己一样的鸟。他舍不得离开笼子里的那些亲人。他与笼子里的那些人血脉相连,也就与这只笼子荣辱与共了。

   笼子里面有他的根啊,他才觉得笼子外面空空荡荡。笼子里面才有他歌唱的对象,他生命的价值在笼子里面、在同伴面前才能实现。

   他之所以不稀罕笼子外面那几乎无限的自由,因为笼子外面没有他热爱的听众。

   屈原是因为没有听众才感到寂寞的。屈原是因为寂寞才死的。他的歌唱失去了意义,他的生命就失去意义。他的歌唱结束了,他的生命也就结束。

   我们又怎能埋怨屈原离不开那只笼子?要知道,那只笼子是他的故乡、他的祖国啊。即使笼子无情,鸟还是有情的。诗人被笼子赶出来了,哪怕再伤心,也不会恨这只笼子。外面的天空再大,也不如家乡的屋顶。

   诗人,就该是一只在祖国屋檐下啁啾的鸟啊。哪怕祖国不要他了,他也不会不要祖国的。

   秦将白起攻占楚国的郢都,屈原在远方写下《哀郢》。这只鸟被笼子拒之门外,可当笼子里失火的时候,他远远地看见了,还是会哭。

   屈原以投水的方式殉国,殉那只玉碎宫倾的笼子。他这一辈子,心甘情愿成为笼子的牺牲品。

   他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离得再远,仍然是笼子的一部分,是祖国的一部分。

   我们都以为笼中鸟是悲伤的,不自由的,却不知道,失去了笼子的鸟更悲伤,更不自由。

   屈原并不是一只抛弃了笼子的鸟,他是被笼子抛弃了。即使被抛弃,仍然牵肠挂肚地想那只笼子,欲生欲死地爱那只笼子。笼子是鸟的命根子。

 

          【洪烛最新2000行长诗《屈原》连载】 【待续】

【楚国的鬼】

你是祖国最大的一个盲流

逆打工潮而走,逆政治路线而走

逆时尚而走,逆江水而走……

你比盲流还盲目

 

不知道要走向哪里。偌大的楚国

找不到一块落脚的地方

只能机械地走啊走,离出生地更远了

离首都更远了,离亲戚朋友更远了

离国王更远了

 

神情恍惚走到国境线上,没人拦你

你站住了,再也不愿挪动半步

 

你是最盲目的一个盲流

不知道前途在哪里

只知道自己的底限:“祖国可以不要我

我不能不要祖国。”

把汨罗江当成边境线

再也不肯越过雷池半步

 

祖国把你拒之门外,可你不愿意去外国

只能在那几乎看不见的边界

来回徘徊

 

你画地为牢的亡灵再孤单

依然是楚国的鬼哟

 

 

                           【站在屈原的角度】

站在屈原的角度,你就能理解他了

他的哀声叹气,他的披头散发

都不是偶然的

“他对自己太狠了一点?”

“不,因为命运对他更狠……”

“祖国不要他了——”

“可是他并不恨祖国……”

 

站在屈原的角度,你才能理解

他的想不开:这个人宁愿恨自己

也不恨祖国!他比你我更脆弱

也比你我更辽阔

 

屈原的泪不是白流的

汨罗江水不是白流的,站在屈原的角度

你才知道诗人是什么

诗人即使不爱自己了,也还是爱国

 

站在屈原的角度

你才知道他的最后一眼

看到的是什么

屈原看到的,却是你我看不到的

炊烟、房屋、渔父、樵夫……

你我即使看到,也不当一回事的

这些,却是诗人爱的内容

 

 

                               【端午的寻找】

每年的这一天,江水会流得慢一些

龙舟会划得快一些

他没有坐在船上,也没有站在岸上

可又无处不在

每年的这一天,我在人群里找他

或者找跟他长得很像的人

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我能看出

谁跟他长得最像

 

每年的这一天,我在空气里找他

找他簪过的花香,找他佚失的哀叹

每年的这一天,我在水里找他

找他的影子

 

每年的这一天,我会变成一个找人的人

找他,或者找跟他长得很像的人

找着找着,发现自己

变得越来越像他了

当年,他一定走过这么一段路

边走,边找自己弄丢了的魂

 

每年的这一天,我在找他?

不,我在替他寻找

 

因为我们把他找到的东西又给弄丢了

 

幸好我们没有忘记他,还在找他

只要还在找,就有希望

没有希望,谁会去继续寻找呢?

我们没有找到他,却找到了希望

【待续】

北京往事 (平装)图片《北京往事》洪烛著   周一渤 摄影

                                   广东省出版集团 花城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 

中国所有节日都是美食节? 中文/繁體千年一夢紫禁城作者  /  洪燭   台湾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出版者推荐语】北京,是中國最霸氣的一座城市,因為北京有一座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歷史最貴氣的一道烙印,端詳這烙印,總讓人百感交集:既有愛與恨的味道、更有血淚的味道,仍至鐵與火的味道。因為紫禁城總是逐鹿問鼎的金戈鐵馬、獵獵旌旗、絕世英主、一代佳人、亡國之君、殺頭忠臣、當權官宦、碌碌士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留下一段又一段的韻事、美事、恨事、憾事等等。沒有一本書再能比《千年一夢紫禁城》把紫禁城寫得更好了!因為作者在火中,在水中,在荊棘中,尋找著紫禁城古老的靈魂。這麼執著的作家少見──不斷從各方面探索著它的靈魂。作家也必須交出他的靈魂,然後他才能看到別人未見的、別人忽略的。他不是匆匆走一遭,而是經年累月的浸在紫禁城古老的靈魂裡。上天總算沒有虧待這書的作者,靈光稍縱即逝的特殊共鳴或是千錘百煉之後的智慧結晶,並不是每一個有心造訪紫禁城的人可以獲得的。作者是努力而後幸運的,我們則是因為讀它而幸運的!

作者簡介 洪燭原名:王軍,1967年生於中國南京。1985年被保送進武漢大學。現任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出版:長篇小說《兩棲人》、詩集《南方音樂》、《你是一張舊照片》、散文集《我的靈魂穿著草鞋》、《浪漫的騎士》、《中國人的吃》、《眉批天空》…等多種。其中《中國人的吃》等在日本、韓國、台灣已出版。 

北京A to Z》(英文版)新加坡出版公司鲁迅为什么诅咒长城? 

    《北京A to Z》(中文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著者:洪烛 李阳泉

西施为什么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  慈禧一生中哪一天不敢穿旗袍?[图]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中南海为办公室?【图】毛主席在哪家图书馆办过特殊借书证?[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青年毛泽东在北京的恋爱史【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毛主席为何爱吃武昌鱼?[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在西域遇见香妃【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京杭大运河是死是活? 
  ■ 洪烛《北京的金粉遗事》(大陆版)百花文艺出版社
  ■ 洪烛《北京的金粉遗事》(海外版)台湾知本家出版公司 

 

中国美味礼赞《中国美味礼赞》(日文版)日本青土社
《中国人的吃》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日本青土社购买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朝日新闻》刊登日本汉学家铃木博的评论:“洪烛从诗人的角度介绍中国饮食,用优美的描述、充沛的情感使中国料理成为‘无国籍料理’。他对传统的食物正如对传统的文化一样,有超越时空的激情与想象力……”日文版易名为《中国美味礼赞》。
西方人眼里中国食品有哪四大发明?[图]《北京的前世今生》洪烛,邱华栋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老北京人文地图
 

《老北京人文地图》洪烛

新华 出版社 2010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