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是相对于老“三板”而言的。在2000年,为解决主板市场退市公司与两个停止交易的法人股市场(STAQ、NET)公司的股份转让问题,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出面,协调部分证券公司开设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被称之为“三板”。而“新三板”特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目前在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在不断的增长,而且将扩展到武汉、上海、西安等全国各高新技术园区,试点园区或增加至20个以上。
“新三板”的开立以及“新三板扩容”,为投资者尤其是先知先觉的机构投资者创造了又一次造富机会。真得感谢中国证监会,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我原先以为创业板的设立可能是最后一次造富的机会了,孰不知又来了一个新三板,看来证监会在提供造富机会方面的创新也是层出不穷。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的2011年八大工作重点中,抓紧启动中关村试点范围扩大工作,加快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被作为年内证监会主导工作之首。可以想见,将有一大批在中关村注册的或真或假的高科技企业挂牌转让,同时将催生一大批富翁。虽然“新三板”不像中小板、创业板那样容易暴富,但毕竟后者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过去的毕竟是少数,而新三板可以让千军万马同时过桥。
如果“转板制度”建成,那么,相对于IPO而言,投资者致富的成本就小得多。其致富路径是:首先在中关村或开设新三板的科技园区注册成立一家公司,申请挂牌,再通过转板实现在场内市场上市。而在这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实现致富的目的。如可以在“新三板”转让实现小富,或等转到主板市场或中小板或创业板实现大富。
即使不能顺利转板,新三板企业仍只能通过IPO的方式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场内市场上市,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在场内市场上市的机会也比其他企业多,这就是为什么资金蜂拥而入的原因。
所以,新三板的推出,不仅仅给投资者提供了造富的机会,而且让高新技术园区内的企业多了条融资渠道,将不再局限于银行贷款和政府补助,会有更多的PE主动找上门来要求投资。PE投资的目的是最终退出,有了新三板,PE就有了退出保障。可以预见,高新园区将迎来又一次大发展的良机,将出现“两多”,一是千方百计要求入驻园区的企业会增多,即使不是高科技企业,也会想办法把自己贴上高科技企业的“标签”;二是PE尤其是投资于园区企业的PE会增多,个人投资者虽然不能直接投资新三板,但可以通过投资PE,获得风险收益。但能投资PE的也是富人,而且是大富之人,所以,新三板仍然还是少数人致富的乐园。
对券商而言,新三板的推出,意味着多了一个创收来源。首先,券商会作为新三板的做市商,在扮演做市商的角色中,券商会赚得盆满钵满;其次,如果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能够转板上市或通过IPO上市,不容置疑地这些做市商将成为保荐首选或承销首选券商,在保荐或承销中,又能赚取大量收入。所以,新三板推出后,做市商的竞争将非常激烈,有幸能挤到做市商行列,就意味着多了一份收入保障。不过,随着允许设立新三板的园区数量增多,应该每个券商都能分到可观的一杯羹。
新三板:又一次造富机会?
评论
编辑推荐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