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师理论的一个前提


  在经管领域有很多大师,如经济学领域亚当斯密大师,凯恩斯大师,哈耶克大师……,管理学的西蒙大师、德鲁克大师、彼得圣吉大师……。大师们的思想深邃,理论精深,对后来若干代都有巨大影响。

  所以,我们都不遗余力的学习大师。然而,学大师的时候,是否我们会产生以下类似的困惑。

  寻找只有“一只手”的经济学家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曾对他的经济智囊们说过:“能不能给我找一个`只有一只手’的经济学家?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说:从一方面而言应该是这样,从另一方面而言则应该是那样...”在英文里,从一方面而言是“on the one hand,”直译为“从一只手而言”。从另一方面而言在英文里则是“on the other hand”,直译为“从另一只手而言”。杜鲁门总统的意思是希望经济学家们能给出一个直截了当的回答,而不要模伦两可。

  确实,在经济学领域,很多大师观点会针锋相对,让人无所是从。然而在管理学领域,情况怎样呢?也不会好多少!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探讨,下面我主要从学习的角度谈谈如何学管理学大师的经典。我认为,学习大师理论的基础和技巧都是从大师的思维假设前提开始。

  下面,以我在网络上结交的一个朋友刘平先生的话开始。也是刘平先生的话,促使我即兴写了下面的观点。

  “德鲁克的思想是深邃的,思考是接近本质的,但是大师的思想是有前提的,其应用也是有前提的;我们基于大师的思想思考的时候,基于大师思想应用的时候,一定也是有前提的。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这个前提”——刘平。

  记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使命——战略——结构——结果”;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这些观点是很好的接近本质的表达,但是确实有前提。诚如是,“管理的结果,和结构有关系”,然而,我认为关系是这样的:“好结构不一定有好结果,然而坏结构容易产生坏结果”;“好结构只是好结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而坏结构容易成为坏结果的原因”。好结构要得到好结果,其实链条至少是这样:“好结构——发育出好功能——好结果”;好结构产生好结果,其中一个关键是在这个必要条件上发育出功能,才有可能有好结果。然而这个世界奇妙的是,坏结构容易带来坏结果,原因是,坏结构很容易自发滋生坏功能,因此就导致坏结果。

  以上理论可以打一个比喻来说,“做一个好人很难,做一个坏人很容易,因为做好人,需要时时刻刻都是好人,而做坏人,只要稍微放纵,就可以成为坏人”。前几年,有一个说法,很有争议,那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能决定成败吗?有人说“战略决定成败”,或者“领导决定成败”。其实这些说法,都隐含了一些“假设”。只是我们思维里面内化了这些假设,所以才可以认同“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认为“细节决定失败(而非成功)”表述更科学。企业管理只要一个细节出了问题,就失败了。而企业要成功,并不是细节做好了就能成功的。

  学大师理论,看来先要了解其思维深处的“假设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