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要认清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开发商要认清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随着各地房地产调控细则的相继出台,一些城市房产交易的成交量逐渐萎缩。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在房地产调控之前(1月1日至2月16日),北京市住宅的日均签约量为348套,而3月6日,北京市住宅成交量仅为51套,这也成为近期一个新低点。然而,远洋地产3月率先降价一事更令业内关注。远洋地产公司在北京远洋一方北润园二期项目开盘价格较上一期下调了将近4000元/平方米。
  在严厉的调控下,房地产成交量的萎缩和远洋地产降价举动使一些开发商产生了悲观情绪。
  早在春节前后,万科公司高管就表示销售量将会大幅降低。中弘地产也持悲观态度,该公司表示,2011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不会放松,市场形势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市场风险加大,公司获取土地及房产销售形势不容乐观。
  实际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空间在萎缩,也不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政府的“弃儿”。恰恰相反,此轮严厉的调控政策,是使房地产走向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开发商应该对当前的房地产政策有个清醒地认识,充分理解房地产调控的必要性及房地产行业可能出现的转向。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北京等一些城市在强调限购的同时,中央已经把保障性住房提高到了前所未有高度。保障性住房政策对开发商来说意味新的机会,开发商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迄今为止,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合作建设保障性住房成功案例不在少数。开发商可以获得一定利润,政府也能解决民生问题。在“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如果顺利实施,房地产行业还可能出现新一轮的高潮。只不过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开发商的利润要相对降低。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中,未来5年我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从目前的7%到8%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5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这些数字充分说明房地产建设浪潮并未结束,相反,还可能处于加速态势。只不过房地产建设更体现了民生诉求。
  第二,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实际上还很不平衡,一些中小城镇和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有很大差距,中小城镇和大城市也是如此。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房地产发展的不平衡和房价涨幅的差距。
  最近几年来,中国房价涨幅最大的是东南沿海地区和北京、上海等这些大城市。仅以广东为例,据广东省房协去年发布相关报告显示,2010年广东省各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差异性比较明显,珠三角地区发展比较成熟,集中了广东省大部分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到位资金,市场占比大,商品房均价是粤东、粤西、粤北的2倍以上,部分城市供求关系呈现紧张。
  和广东省房地产发展不平衡一样,各省房地产发展不平衡性也同样存在。
  房地产发展的不平衡意味着开发商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在房地产调控中,不同的省份和不同的城市也是按着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这样使各地具体调控政策体现出差异性,开发商完全可以在各地寻找到商机。
  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出现转向:更强调民生性需求,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这是一个大方向。开发商只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大方向及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特点,就无需产生悲观情绪,相反,应该充满信心,只不过在利润预期上要有相应的调整。

      原载《中国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