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购碘盐风潮疑似“碘你穴”的症状


    

抢购碘盐风潮疑似“碘你穴”的症状
盛大林

浙江、广东、安徽、江苏等全国各地都发生了抢购加碘食盐的情况。平时1元一袋的碘盐一下子涨到了好几块钱,甚至出高价也买不着。公众之所以抢购食盐,是因为担心海水受到核污染而致海盐污染,有的则认为吃碘可以防御核辐射。对此,专家认为上述担心完全没有必要,盐业部门也已经采取了加大供应、加强监管等措施。(综合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现代信息社会,尤其如此。这不,一夜之间,食盐竟成了换购的对象。专家吃惊,公众诧异,商家窃喜……突如其来的抢盐风潮,已经成为公众最关切的事件之一。

专家们说了,日本的核泄漏不可能污染到中国沿海的海水,再说中国的海盐产量只占总量的20%;至于服碘可以防辐射更是言过其实,因为碘盐中的碘含量太少,根本不足以防止核辐射,而且人体服碘也只能预防众多辐射中的一种。同时,我国的食盐生产并不存在产能不足或原料短缺等问题,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因此,抢购碘盐确实没有必要。那么,抢盐风潮为什么会突然发生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席卷全国呢?

武术中有一种神奇的功夫叫“点穴”,它是通过点击人体上的某些薄弱部位和敏感部位即主要穴道使人产生麻木、酸软、疼痛等感觉从而肢体僵硬并失去反抗能力。我认为,目前这起抢购碘盐的风潮就疑似“碘你穴”的症状,因为它是源于公众的“某些薄弱部位和敏感部位”被点中。

公众的哪些“部位”薄弱和敏感呢?“薄弱”的是素质,即知识欠缺、理性不足——很多人既不知道核污染传播的规律、防御核辐射的技术以及食盐生产和供应的情况,也不会冷静地用脑子思考,于是“听风就是雨”。“敏感”的是心理,即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从“三鹿”和“双汇”、从“苏丹红”到“毒大米”……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使人们对食品安全非常关注也高度紧张,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神经过敏。这两“穴”同时被“碘”中,发生非正常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如何应对“碘你穴”呢?根本的办法当然是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使公众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放心,同时通过教育等手段提高国民素质,尤其要提高国民理性思考的能力。眼下,政府最应该做的是加强宣传、传播信息,从而化解谣言、消除恐慌。其他的,则应该交给市场。“点穴”有一个重要的的特征,那就是一段时间之后功效会自然消失——当初的“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等就曾显现出这种特点。虽然我国的盐业目前还是垄断专营的,但盐业公司已经采取的扩大供应手段,也是在利用市场机制对付抢购。我相信,只要宣传到位、供应充足,“碘你穴”的症状很快就会消失。

“碘你穴”虽然带来了一些不适或不便,却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儿,那就是要注意锻炼、增强体魄——如果薄弱的部位强健起来、敏感的部位不再过敏,以后就不会轻易地被“点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