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对日元理财产品的影响
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9.0级大地震,随即引发了海啸和核泄漏危机,日经225指数也随即发生了崩盘性的“地震”,在短短的两个交易日内毫无抵抗能力地暴跌了16%。随后在日本央行史无前例地向市场连续注入31万亿日元之后,日经225指数又回稳反弹,最高上涨逾6%。但好景不长,在欧美外盘剧烈下挫的带动下,加之日本核泄漏问题的不断升级,日经225指数又悉数回吐了前一交易日的涨幅。在短短一周不到的时间里,日经225指数可谓经历了一场比过山车更为惊险的振荡,而且这样的趋势仍有进一步延续的可能。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和日经225指数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或是以日元为投资本金的外汇理财产品,它们的收益表现无疑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汇率波动的影响
首先对于以日元为投资本金的理财产品来说,所面临的主要影响是汇率风险,它对最终收益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日元作为低息甚至是零息货币,并不能依靠利息收入获取多少收益,因此其持有价值更多在于“赌”日元升值,尤其是那些日元固定收益理财产品。
此次大地震后,市场预期大量日元将回流日本用于灾后重建以及保险理赔,因此将有大量的抛售其他货币而买入日元的行为,由此推升日元大幅升值。但是在日本央行迅速向市场天量注资的干预下,日元汇率又有短暂回归。
一般日元理财产品期限多为3个月至一年,因此对于日元短期汇率波动我们基本可以忽略。如果要中长线分析日元的汇率波动路径,我们可以参考1985年日本的阪神大地震,当时日元在地震之后的3-4个月内升值近20%,但随后的半年时间影响逐步消退,一年之后日元汇率回归地震之前水平。尽管两次地震的环境背景有所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大致判断日元将走出一轮先升后贬的行情,而日本政府这次天量的印钞救市行为也必将令日元汇率中长线承受更大压力。因此,对于日元理财产品来说,要格外警惕6个月以上期限产品潜在的汇率风险。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影响
除了日元为本金的理财产品之外,另一类受日本地震影响较大的产品就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结构性产品内嵌了许多衍生工具,属于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结构性产品以程式化投资的方式帮助投资者在全球市场上进行较为复杂的金融交易。
首先要看产品挂钩的基础资产标的。每个结构性理财产品都有非常明确的基础资产标的,可以是利率、汇率、股票、基金、指数、商品、信用等任意组合。如果基础资产标的是日经225指数或是一篮子日本上市的股票,那无疑将受到直接影响,另外由于全球资本市场休戚相关,日本市场的振荡已经引发了欧美股市的剧烈振荡,因此即便是一些基础资产标的为欧美市场相关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实际上也会间接受到波及影响。
其次要看产品隐含的市场趋势预期。每只产品都必定隐含了一个市场趋势预期,简言之就是对挂钩资产标的看涨、看跌、还是看平,这一点至关重要,也是结构性产品的最大风险所在。当后市走势完全符合预期时,投资者就能获得高收益。反之,一旦后市走势发生偏离,产品所内嵌的期权就不再具有任何价值,投资就会发生损失。从地震影响来看,全球各大市场都面临着大幅下挫风险,因此,对于看涨或是区间狭窄的看平产品而言,就有可能因走势相反而发生一定的损失。损失程度要视保本率,如果是100%保本的话,最大损失也仅限于投资收益。
第三要看产品设计结构。对于结构性产品而言,即便是市场趋势判断准确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能确保获得高收益。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结构性产品设计为与一篮子日本股票挂钩的看跌类型,那么就要看这一篮子股票的表现与日经225指数的拟合程度,如果它们表现较为抗跌,那么即便整个日经225指数在暴跌,仍然会影响产品的最终收益。再如,很多结构性产品设计为区间累计计息类型,亦即每天跟踪挂钩标的表现,如果落在设定区间内就能有一天算一天获得高收益,此类产品看上去结构最合理,但实际上它最惧怕的就是单边市,其次就是宽幅振荡市,而这两种情况恰恰就是日本地震对市场所带来的影响,最后很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就是大多数观察日挂钩标的的表现都落在了设定区间之外,从而获得低收益。
最后还要看自动赎回机制。结构性产品通常有一个固定的期限,如果是资产标的证券市场相关的产品一般多为1年,甚至更长,期间一般较少提供投资者提前赎回的机会。一些产品为了提高流动性,往往内嵌一些触发条件,一旦挂钩标的表现满足了触发条件,产品就可自动赎回提前获利,这种自动赎回是由市场决定的。对于此类产品来说,如果总体趋势判断相吻合,那么地震引发的市场剧烈波动很容易使产品满足触发条件,从而自动提前终止产品,获得相关收益。
结构性产品打通了个人投资者参与海外市场投资的通道,投资者可以借助结构性产品突破监管限制介入原先无法涉猎的市场,大大丰富了投资工具和标的。当发生诸如日本地震而引发的投资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很多结构性产品的保本设计能够让投资者在同等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作最大程度的本金保护。结构性产品更加适合有一定经验的投资者,如果不了解产品所隐含的市场趋势观点、不清楚产品的结构特征,盲目根据预期收益进行选择,简直无异于赌博。而一旦投资者看清了结构性产品的特质,既能积极参与高风险投资市场、又能进行本金的安全止损,建立在这种预期上的结构性产品投资方才更有意义。
本文供稿于东方早报《理财一周》银行版专家点评(2011年3月18日)
我最近在玩和讯微博,很方便,很实用,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
去看看我的微博吧!http://t.hexun.com/5935297/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