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门预算怎么就“涉密”了?


    

公安部门预算怎么就“涉密”了?
盛大林

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规定,今年3月10日前,58个政府部门及直属机关必须全部公布部门预算。截至15日,除了市公安局因涉密不公开之外,其他57个部门已经全部公开,其中有22个部门预算显示,今年安排公车购置更新预算资金4000多万元;24个部门预算显示安排各类会议和考察预算资金5800多万元。此次公开除收支预算总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外,还首次公开了项目支出预算表。(据3月16日《新京报》)

去年,中央部门的预算首次公开;现在,省市级部门的预算也开始公开。以前,公开的预算只有宏观的大项;而今,公开已经细化到项目支出。因此,北京市此次预算信息公开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这一进步的跨度仍很有限,有待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比如各部门公车购置更新预算资金都只有总金额,连准备购置几辆车都没有说,在公车保有量以及往年支出都未公开的情况下,这些宏观数据对公众来说仍然是一笔笔“糊涂账”。

虽然公开的力度很有限,毕竟比不公开要强得多。而北京市政府部门预算的这一轮公开中,竟有一个部门没有公开,那就是公安局。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政府信息原则上都要公开,除非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内容。可是,北京市公安局的部门预算怎么就“涉密”了呢?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强调,“政府编制的预算、调整预算、决算、部门预算,经过批准后,都要向社会公开”。正在修改的预算法中,也有这样的规定。

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所作的落实审议意见报告提出,争取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使所有的中央部门预算都向社会公开。2010年1月22日,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务院各部委包括解放军总后勤部都在预算公开的范围之内。

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规定也很明确,58个政府部门及其直属机关“必须全部公开”部门预算。也就是说,就连北京市委市政府也不认为北京市公安局的部门预算“涉密”。北京市公安局不公开部门预算的行为,直接违反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规定。

公开的粗细是量的问题,公开与否却是质的问题。预算公开得太粗略,以后还可以逐步细化;而完全不公开,就没有了改进的可能。如果“涉密”之说成立,北京市公安局的部门预算就永远不会公开了;如果北京市公安局的这种做法被认可,那么其他地方的公安部门肯定都仿而效之……如此以来,公众怎么监督公安部门的行政支出?公安部门的经费会不会成为一大“黑洞”?

不管怎么样,绝不能用轻巧的“涉密”二字就拒绝公开。请北京市公安局给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公众一个能够让人信服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