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某一个区域的突发性危机就说成对全球XX产业有什么重大影响的,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想象力。好比新发地不卖菜了,我们认为全北京的老百姓可能都得吃干饭。对于庞大的经济体来说,日本因地震导致部分汽车产业的受损,是暂时和局部的,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能掀起的波澜微乎其微。
但对于全球的汽车制造企业来说,在供应链的布局上,这未尝不是一种借鉴。 尽管本地化的趋势这几年越来越快,但是,跨国车企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零部件,渠道仍然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或者因为利润的原因,或者因为技术产权保密的原因。
所以,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某一个零部件,在无锡制造毛坯,再到大不列颠机加工,然后回到西安精加工,再运到某个需要的内陆城市去。你可以说这是经济全球化的杰出例子,但反过来说,如此冗长而没有效率的供应链,是放在国内生产线脖子的一只手,随时可以让你断气。
即便对那些产能和产量已经达到百万级别的的合资汽车厂商,有些关键零部件的供应,管线仍然需要提前4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且不说漂洋过海的费用,单单这数个月的交付时间,足以让市场状况发生巨大的变化,让之前的物料计划全部失效。
中国的区域已经足以支撑更为广阔的供应体系。
其一,广阔的腹地和庞大的备选供应商。面对突发性危机,地缘和资源上有足够的周旋余地。
其二,廉价的投资成本。尽管人口红利日渐衰退,但中国内地的地方政府,针对制造产业投资、尤其是高新制造产业的扶持,力度还是相当大的。尤其在志在承接产业阶梯的西部。
其三,高速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这让即使不在核心汽车制造集群区域中的供应商,也有机会进入到主流的供应链中。
(新浪博客我爱墨水 blog.sina.com.cn/ilove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