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的若干思考


质性研究是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中经常使用的研究取向,它也是相对于我们所熟知的量化研究而言的。实际上,质性研究并非一种研究方法,而是包括访谈研究、论述分析、人类学研究等多种方法的统称。
质性研究的设计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设计,能让整体的各个部分协调配合,使其功能发挥得更好更有效;而有问题的设计会导致运行不畅,甚至彻底失败。特别是质性研究中,与通常的设计大为不同,设计的每个部分都需要根据其他部分的发展、变化而重新考虑和修改。
一、设计架构
质性研究是一个即时进行的过程,需要反复“修改”设计的各个部分,评断研究目标、研究理论、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效度相关问题。质性研究的设计不从预先确定的起点开始,也不遵循固定的研究步骤,而是一个各设计部分之间相互交织和交互作用的过程。从实际的研究来看,质性研究应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研究目标:研究的价值?研究打算影响哪些实践和政策?为什么研究的结果值得关注?2、概念构架。所要研究的问题、背景、群体是什么?有哪些理论、信念以及前人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和协助自己的研究,甚至个人经验?3、研究问题。通过研究回答和了解什么?未知的、待探索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问题能够回答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4、研究方法。应包括数据收集的背景、参与者、时间、地点以及其它数据来源,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5、研究效度。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是否有可能是错误的?对于结果是否海存在其它解释、可能存在的效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获得的和将获得的数据如何支持或反对你的设想?为什么要相信你的数据结果?
二、研究笔记
研究笔记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具。研究笔记不一定是严格意义的笔记或摘录,可以是书页边角的简短批注,也可以是专业杂志中完整的分析性论文。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把研究的思想付诸纸笔,并将这类笔记做为促进分析思考的工具,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编号,随时回顾进行深入思考。事实上,在质性研究中,研究笔记是发展自己观点的重要技术。因此,我们应该把研究笔记看作是帮助自己理解研究课题、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的途径,而不仅仅是记录自己已有的想法而已。研究笔记不同于工作记录,研究笔记应包含自己认真的思考、分析、自我批判,而不是简单记录,应该有系统性,方便自己进行思考和回顾。如果研究笔记是为了吸引他人逐一而非澄清自己的思想,那就彻底和质性研究背道而驰了,流传的一句俗话可以概括研究笔记的特点:“当你写作时,别为大脑披上美丽的外衣。”
三、研究动机
从职业或个人经验中选取研究的问题,看起来似乎比他人建议的和来自文献的研究问题更加难以入手。但事实上,个人的经验可能是成就优秀研究的点金石。基于个体经验的研究特别重要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充足的动力。因为想在研究中排除个人的目标和关注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真正有必要的是意识到这些个人目标,并了解它们是如何改变你的研究,以及如何尽量达成它们和处理它们的影响。并且意识到个人目标和你所做的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发掘与研究相关的有价值的想法、理论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