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脱稿讲课不配当大学教师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时候了,这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长到普通教师的共同一致的看法。问题是怎样才能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办学质量呢?提高办学质量的突破口在哪里呢?许多人一讲到教学质量,就习惯于故弄玄虚,说什么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异常简单的问题:抓大学教学质量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开始,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从教师抛开PPT脱稿讲课开始。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广受诟病,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学教师讲课没水平。大学教师讲课没水平的直接原因又是“备课钻研不深”和“教学责任心缺乏”。大学教师是高深学问的化身,是系统知识体系的载体,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记录就应该是一本优秀的教材,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大学教师应该是一个滔滔不绝的演说家而不是一个照本宣科的诵读者。不能脱稿讲课的教师不配上大学讲台,没有PPT就不会讲课的教师不配称为大学教师。然而,现实中许多大学老师没有PPT就上不了讲台,上了讲台没有PPT也讲不了课,鼠标对于这些教师就犹如木鱼对于和尚般重要。大学教师讲课只会念教案,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纸张发黄破损的教案却一成不变,此种状况曾遭到广泛批评。不更新的教案是要退出讲坛,但话说回来,当初的这些教案总还是上课教师自己写的。现在的许多PPT是随教材搭配赠送的。有教师在选择教材时,第一标准就是看有没有随教材赠送的可供上课用的PPT。教案都可以共享,还怎么谈得上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怎么可能还有教学艺术、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怎么会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呢?当然有教师也会申辩PPT是自己制作的。事实上,一个教师是不是用心上课,是不是备好了课,不是看他的PPT是不是自己制作也不是看教案是不是自己写,关键是看上课能不能脱稿讲解。当下的教师在上课环节上的无所用心,受损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自己。只会照本宣科,自己的讲课水平提不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上不来。

  脱稿讲课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学教师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他们也知道世界上好大学的教师都是脱稿讲课的。那么,他们对待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什么又敷衍了事忽悠一通呢?教师课堂教学责任心的群体缺失,教师上课时对PPT的群体依赖,不是中国教师生来懒惰无能,而是大学管理出了问题。相对于科研,教学没有地位;在教学领域,课堂教学又是最没地位。这样一来,原本处于整个学校工作核心地位的“课堂教学”成了当今中国大学最没地位的一项工作。当谈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时候,从教育官员到学校教师,有谁去关注“课堂教学”了?人们津津乐道并且不遗余力追求的是:重点(品牌)专业评比、精品课程参选、教改项目申报、教材编写。教师们乐此不疲,并不真的觉得这些工作比课堂教学重要,而是因为这些工作都与“钱”相联系,都与“职称晋升”相联系。由于“金钱”和“个人利益”作祟,这些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作最终都偏离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当目标和方向出现了偏差的时候,国家投入越多、扶持力度越大,造成的灾难会越深重、危害也就会越大。以教材编写为例,有的教师教案不会写、课不会上,却热衷于编写教材。不是说这些人对教材编写有兴趣或有特长,而纯粹是因为编写教材(实际上是抄写教材)既可以得到几万元的财政补贴又可以作为自己将来职称晋升的成果。许多教材都已经很成熟了,重新编写就像脱裤子放屁一样毫无意义。前段时间我作为专家组成员对一批将得到资助的高职重点教材进行评审,现将其中英语类教材名称抄录如下:职场英语、商务英语、模具外贸英语、外贸岗位英语、物流英语、机械英语、机电职场英语、商务接待英语、市场营销实用口语、旅游英语、导游英语、水利英语、影视英语、外贸函电、跨文化交际英语。这其中有几部教材是还值得编写的?这些教师如此挖空心思,真的是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吗?真是为了填补英语教材的空白吗?近些年,国家在这方面注入的资金不少,但产出的除了一些没人看的“论文”和增加碳排放的“书籍资料”外还有什么呢?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一批又一批以课堂教学为生而又不愿从事课堂教学的大学教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定要脱稿讲课,也不尽合理,但这比那些浪费钱财“玩空手道”的管理举措总要来得有效。PPT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一定要禁止,自然是过犹不及。但不要忘了,这只是“辅助”,只能用于呈现“资料”或“教学视频”,而不能成为自己朗读的“教案”。让每个教师都脱稿讲课,可能还有困难,但这一困难的解决恰恰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也是大学口碑改善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