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会幸福吗


搞了多年“GDP崇拜”后,“幸福感”近年又在中国流行起来。本次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客中国政府网、新华网时,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正是何谓幸福。
幸福在哪里呀?这几乎是人类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举凡根本问题,都是难解的。幸福也是这样,主观感受因人而异,具体情境又各式各样。不过,从不同时代看,大致还能找到一些典型图像,由此也可折射出时代轨迹。如在革命与“继续革命”年代,许多人展现幸福的场景,是投入集体的怀抱,沐浴在党的恩情和毛主席的光辉下。新时期之初,个人自主性登场,勤劳致富光荣,知识重拾尊严,流行歌曲便唱道,幸福在精心的耕作中,在知识的宝库里。
但到如今,任何简单的回答都会显得造次。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既不再全般仰望雷霆雨露,也无法完全寄望于自身。现实就是这样,付出不一定有回报,成功不一定要奋斗。这世道变化快,人心变得也快。有的人飘泊在外,辛苦一年,带着汗臭,挤进火车,倦鸟归巢,便觉幸福。有的人机关算尽,家赀巨万,豪车开道,躲进楼里,既不满足,又不放心。光谱的两极之间,另有形形色色的世态。社会分化,于斯为盛。
于是,总理回答网友时,也只能笼统地说,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幸福感”热度的上升,反映出对现实的焦虑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幸福的具体定义固然存于每个人的内心,但在任何时代,都离不开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基本条件。增加对未来的信心,要靠“自信”,也要靠“公信”,相信劳动和知识的力量,相信机会的平等,相信过程的公正,相信成果不会被剥夺,相信失败时会有救济,相信公义能够彰显,相信不义能被灭除,相信个人追逐梦想的同时,国家和社会能予以兜底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相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