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是今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可以预见的是,公共外交也将成为未来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议题之一。政府已经采取了诸多手段推动公共外交的发展,希望通过公共外交向世界传播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其中已经采取的方式包括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推出国家形象宣传片,开办多语种的电视台、广播、网站和报纸,进行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等。
通过公共外交方式传播中国真实的国家形象,最根本的目的是消除“中国威胁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当然,政府以上的诸多努力也都是重要的公共外交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他国的普通民众来说,更重要也更直观的应该是通过与他们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加有效地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善意。公共外交采取的主要手段是政府推动的针对他国民众的文化交流手段。但是仅仅只限于这种方式,显然无法发挥公共外交的巨大作用,公共外交采取的手段也应该是形式多样的,对外援助能够有效地扩展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这也是公共外交所必须倚重的重要方式。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有利于良好国家形象的树立。同时,对外援助也是一个大国履行国际责任的重要手段,符合国际社会的基本准则。尽管中国依然认为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确实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但是对其他国家的援助,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这也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尽的义务。当然,这种援助是应当能够和中国国家利益相关的援助,是能够改善中国国际生存环境的援助,不能是“打水漂”的援助,更不能是“今朝有钱是兄弟,明日无钱即变脸”的援助。
常规的官方援助除了资金援助以外,最重要有效的是通过各种项目进行援助,因为这些项目直接作用于普通国民。作为公共外交的先驱,美国拥有自己专门的援助计划。例如“美国和平队”就是其努力推行公共外交的一个手段。和平队成立于1961年,肯尼迪总统的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就出自他在和平队成立仪式上的讲话。和平队成立的目的,是改善美国在其他国家特别是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形象,增强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同时作为对抗苏联的工具。和平队工作的领域涉及文化教育、农业发展、医疗卫生、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旨在更好地促进其他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美国外交政策的实现。此外,美国国际开发援助署也是主要的公共外交机构。该机构主要采取农业开发、促进民主和善治、经济增长和贸易、环境保护、教育和培训、建立全球伙伴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式。开发援助署认为,他们的对外援助工作有助于促进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特别是九一一事件以后,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通过增加预算,扩大规模的方式,将这两个组织作为美国推行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应该说,和平队和国际开发援助署的公共外交活动为美国国家形象的重塑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国际开发援助署负责中东地区援助的高级官员詹姆斯·格拉斯曼去年在接受采访时就指出,尽管不能说100%,但是有50-60%的中东地区普通民众通过该组织的援助活动知道了美国支持和改善阿拉伯世界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
除了常规的官方援助计划之外,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是突发情况下的人道主义援助,通过迅速有效的人道主义援助,可以显著改善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比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来自多个国家的救援队参与了救援行动。而其中一张广为流传的日本搜救人员向遇难者遗体默哀的照片,尽管也引起了争议,但大多数的中国网友都表示,日本救援队的这种行为是值得尊敬的,改善了日本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公共外交案例。
对外援助需要政府支持,也需要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精英和普通民众的作用,特别是突发的巨大自然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援助更是如此。与政府的强势地位不同的是,民间组织在推动公共外交的过程中更具有亲和力和非功利色彩,巨大自然灾害给人们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更需要民间组织和志愿者耐心、细致、深入的工作。在国内外的多次巨大自然灾害中,都能看到多个国家的NGO和志愿者参加救援工作,他们不仅代表的是自己所在的组织和个人,也代表了自己的国家、个人和组织推动的公共外交活动可以为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