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中央电视台(CCTV),新建了新电视台大楼(俗称“大裤衩”),现有的中央电视台大楼及其资产,包括旧有电子设备肯定许多要弃而不用,即使留用,也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因此,中国利用现有中央电视台的旧有资产与设备,只需极少的投资,就能再建一个国家级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模式,以国内受众为主,节目很难改变其固有模式,难以满足13.4亿人口中各阶层受众的需要,也影响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如果利用现有中央电视台的旧有资产与设备,再建一个以全球受众为主体的国家级电视台,探索能被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接受的播出模式与风格,中国的确很有必要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少误解中国。
如果,中国再建一个国家级的电视台,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宣传中国、报告中国,播出中国、展现中国,跳出中国看中国、跳出中国看世界,从全球角度看中国、从中国角度看全球,向中华民族介绍世界、向世界介绍中华民族。建成与世界上的“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韩国SBS电视台、半岛电视台、富士电视台等齐名的新闻机构,中国的影响力将大大提高。
如果中国政府没有这一计划,本人想租下现有的中央电视台大楼及其资产,包括现有电子设备,租赁费为零(因为本人没有富余资金投资)。或者以个人全部存款、家庭资产、未来个人收入抵押签下租赁10年的合同,暂时以个人名义筹备办一个“中国公共电视台”,英文简写为“CPTV”,中文简称为“国视”或“公视”。
“中国公共电视台(CPTV)”,除开办费一次性投资外,日常运行不要中央财政一分钱拨款,以社会捐资、广告收入、经营业务收入为其收入来源的民营电视台。筹备一年后播出,待条件成熟后,五年内发起建成股份制新闻公司,力争十年内上市,变成公众公司。公司上市成功,本人即退出该机构,过退休生活。
筹办“中国公共电视台(CPTV)”的基本构想是:
1、 向中国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请,租用现有中央电视台大楼及其资产,包括现有电子设备。并取得成立“中国公共电视台(CPTV)”的营业执照或合法文件。
2、 租用合同谈妥并签立后,即向社会公开招聘新闻设备、设施维修管理人员,电视新闻等业务工作人员,新闻机构经营与管理人员。组成三大内部筹办机构。
3、 “中国公共电视台(CPTV)”第一个五年,开播三个频道:一是面向世界的多语种新闻与评论频道——甲频道(第一个五年仅开播中、英两种语言);二是面向世界的多语种政治、经济、社会调查与评论频道——乙频道(第一个五年仅开播中英两种语言);三是全中文的文艺、娱乐、消遣频道——丙频道。
4、 起草《电视台章程》和议订三大频道演播原则红线。请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参与制定“中国公共电视台(CPTV)播出禁止项目清单与原则性意见”,本台视这一《清单和原则性意见》如同法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相关法律一起,严格遵守之,依法、守法办新闻、做新闻。愿意听取任何中国公民个人的建设性意见与批评,但不接任何官方机构、官员临时性指示和意见。
5、 “中国公共电视台(CPTV)”坚持新闻独立、客观、公正、真实、快速的原则,不依附于政党、政府和任何政治组织。其政治观点为:老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视政治为学术。经济观点为:市场经济。社会观点为:公民社会。文化观点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守新闻职业道德与公共道德,不为大笔捐赠、物质利益而折腰,但接受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无偿捐赠。站在普通百姓立场上看中国、看世界,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看中国、看世界。
6、 “中国公共电视台(CPTV)”开播后,接收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但不得与播出节目内容相关或为先决条件。甲频道不播语音、音乐、占用时间式广告,但可插入视觉性物品广告,只展示捐资者商品与物品的自然、市场形态。乙、丙两频道广告播出时间,比目前的标准压缩一半。广告产品和对象是全球性的。
7、 “中国公共电视台(CPTV)”聘用的工作人员,面向全世界,其主要业务工作人员以国际高端人才为对象,立足于全世界。“中国公共电视台(CPTV)”不以中央电视台为竞争对手,并与其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并与世界著名电视等新闻机构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奋斗目标是在10年内,其世界影响力力争与abc、CNN、BBC以及半岛等电视台齐名。
本人之所以要以个人名义租赁,就是为了探索新闻机构民营制的可行性,在中国大陆试验新闻独立的可能性。可预期的是,通过新闻民营,有可能促成中国《新闻法》的断生。其实,中央电视台可以不搬迁,就在新电视大楼建设一个新的国家级电视台。央视不迁入新电视大楼的理由:一是新电视大楼被外国设计者的语言点污;二是央视新址北配楼火灾1死7伤;三是央视搬迁本身耗费巨大,损坏、浪费不可避免。
为节省读者阅读时间,到此为止,敬请读者斧正。
2011年3月10日
作者简介:
柴福洪,男, (1957年5月--),湖北蕲春人,经济学硕士,黄冈职院教授,高职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公共经济。
联系方式:电话:0713-8348688 传真:0713-8345265
地 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桃园街109号 邮编:4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