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租界文化的可愛
今年過年在天津吃了幾家二十年以上的老餐館,不知是因為過年還是老招牌的原因,每家生意都是客滿還要在門口等一會兒才行,進去吃了以後才明白,不但價格公道而且真材實料吃得滿意。但有許多各地的名菜及西餐到了天津,都已經本土化的改良了,符合當地的飲食習慣而稍稍加以改變,也使得吃過的客人都成了回頭客。其中一家西餐廳原本在天津英租界五大道中,剛開始是臨時搭建的小房在巷內,十年後整治市容而拆除,但也因此而分家成兩間餐廳各自發展,一間租了租界內的房子走高價路線,另一間則是繼續服務客戶走平價方向而離開了租界,再十年後竟然平價的餐館自己買下了房子來營業,我兩家都去吃一遍,果然平價的因為生意好材料都顯得好些,尤其老鄰居與老客人一代傳一代的帶去用餐,那裡已有股家的回憶了。
後來得知當年我二伯父張學銘也愛吃這家老店,我堂哥堂嫂也接著來用餐,在店內聽著老一輩的故事,看到隔壁桌也是一樣的故事繼續傳下去。心中慢慢也想起在小時候在澳門吃葡國大餐的回憶,以及到了台灣跟祖母父親們全家吃德國西餐的情景,那時對我說張家在1920年代就常上西餐廳用餐了,回到天津這一切都慢慢對上了。只是那家起士林已經沒有了原來的餐飲特色,應該很多觀光客都很失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