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合稀土产业的意图与局限


(一)相关情况 
1.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提出「健全监管、依法整治、行业整合、技术研发」等四项促进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策略;中国商务部并宣布,计划在今年五月成立稀土行业协会,以整顿中国稀土产业乱象,以及有效统筹解决稀土订价、出口配额等问题。
2.目前中国稀土藏量占世界31%,产量则占全球供应量90%以上,去年在「中」日发生日本逮捕并扣押非法进入钓鱼台海域的中国渔船事件后,即传出中国以限制对日本稀土出口作为制裁手段,而受各国重视。据悉今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已锐减。
3.为因应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美日等国以和其它国家如越南、蒙古等合作开采稀土、发展替代性原料、以及重建本国稀土产业等方式来因应,期能降低中国对稀土此一战略性资源国际市场的垄断;另外也将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指控中国限制稀土的做法违反世贸组织相关规定。
4.在中国管制稀土出口导致稀土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后,中国各地方非法开采稀土的情况不减反增;中国若不能有效控管地方公私营企业滥采、盗采稀土的现象,北京当局想将稀土塑造成等同中东的石油那般,可以用来箝制西方国家的战略性能源,恐将沦为空谈。
(二)整合稀土产业的策略
总理温家宝日前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将以五年时间,让稀土开发、生产形成「可持续健康发展」格局,且将坚决打击非法开采、违法生产,以及破坏生态等行为,加快稀土行业整合,统筹出口配额制度;中国商务部也宣布,将按国务院要求,规范稀土出口经营秩序,打击稀土非法走私;另外也会遵循世贸组织的相关规范来制订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
中国整治稀土产业的的动机之一,是着眼于稀土系属于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日广。但是中国稀土业违法开采、滥采的情况严重,自从1992年邓小平提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之后,中国就开始开发利用这种资源,至江泽民主政后,更进一步发展稀土产业,把中国在此领域内的「资源优势」转为「经济利益」,大量出口稀土,这使得中国的稀土储藏量从1996年原本的3600万吨,减少到2009年的2700万吨,减少了37%,而其在全球稀土储藏量所占的比例也从43%降低到30%
由于中国过去并未对稀土的生产和出口制定明确规范,使得各地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浪费资源和严重破坏周边生态环境的开采模式普遍存在。尤其是地方乡镇及私人企业为了赚取出口利润,往往不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法令的限制,大量开采稀土并以低价出口,除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外,也造成中国出口的稀土在国际市场上供过于求,导致交易价格长期偏低。根据中国的统计数据,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近10倍,但是平均价格却下跌将近40%。这也让其它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利用低廉的价格大量收购中国出口的稀土,转为本国的战略储备。例如日本每年向中国所购买的稀土,仅有三分之一直接用于工业生产所需,其余三分之二均转作战略储备,成为其重要的战略物资。
去年「中」日之间发生钓鱼台撞船事件后,日方传出中国禁止出口稀土到日本,导致日本三十一家稀土经销商出现供输中断的情况。由于日本生产的环保车、手机等电子产品都需要稀土,中国这项作法引发日方的恐慌,也让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开始对其国内与稀土相关的贸易公司和汽车、电机厂商进行调查,以了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对日本相关产业带来的冲击,并且表示若中国只针对日本施以差别性的限制,将不惜向世贸组织提诉,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还宣称日本政府将强力要求中国修正情况,敦促中国停止阻挠稀土和其他商品出口。同时日本内阁也拟定了新的经济刺激计划,预算达五兆日圆,主要投入对稀土矿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开发,日本政府也鼓励企业赴越南开发稀土矿,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另一方面,中国以限制稀土出口为手段对日本施压,迫使日本尽快释放遭扣押的中方渔船船长一事,也引起美国的重视及忧虑。由于美国军工企业产制的武器系统当中使用的稀土,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尤其在雷射、核反应堆、计算机硬盘、汽电共生引擎等,都必须使用稀土当中最重要的,而全世界使用的镝,有99%由中国供应。美国国防部尤其担心美军使用的精准打击武器,其重要关键零件永磁就非镝莫属,而中国则已表明,中国将减产这项原料。
虽然美国本身也拥有全球15%的稀土蕴藏量,一度还是全球领先的稀土生产国,但是在2002年美国就停止了境内稀土的开采生产,因为最后一家稀土矿产企业在来自中国廉价稀土进口的冲击下倒闭。根据美国能源部在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后所作的统计,至少有镝、铽、钕、铕、钇等五种中重稀土矿物,是美国在未来15年内都必须完全仰赖中国的出口,这五种稀土元素是生产小型强力电子马达、节能袖珍荧光灯、以及其它能源技术的必备原料,而中国掌握了全球这五种元素的96%98%的供应。
因此在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后,美国也和日本一样,其贸易代表署扬言将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另一方面则透过立法途径,由国会通过稀土振兴法案,要求联邦政府研究开发有关稀土计划,以确保长期的、安全的供应稀土材料,同时寻找替代稀土的物质,最近美国对于和蒙古合作开采蒙古的稀土资源也表达了高度的兴趣。
对中国而言,制订法律规范整治管理稀土产业,是永续发展此一重要战略资源必要的手段;同时透过对稀土产业的垂直整合,能够使稀土成为中国对外追求国家利益时,对其它国家讨价还价的筹码。若能运用得当,稀土确实可以在西方国家工业发展,仍处高度依赖此等原料的阶段,发挥等同中东国家的石油那般的战略价值。
但是中国地方乡镇企业和私人企业生态的复杂性,却又阻碍了中国中央整合稀土产业,以达控制稀土出口数量目标的实现。在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后,国际稀土价格高涨,国际市场价格平均涨幅高达50%,这反而造成中国地方企业非法开采稀土矿的现象更为严重。光在广西蕴藏稀土矿的地区,中国官方仅核发一张稀土开采证,但是在广西平南县大洲镇、大坡镇、大新镇和六陈镇等几个乡镇,都有违法增加开采的情况。而地方企业也直言其争相加大对稀土开采生产的主因,就在于中国中央对稀土实行管控,造成稀土价格一波波飞涨所致。
在这波地方企业非法开采稀土情形恶化当中,又以对中重稀土的滥采最为严重。因为在中国蕴藏的稀土矿中,多数属于轻稀土,产量以北方为主,而西方国家高科技产业所需的元素则来自中重稀土,此类稀土全球的蕴藏量稀少,价格远高于轻稀土。在这波稀土价格的飘涨中,中重稀土的涨幅最多,尤其最稀少的镝涨幅已达一倍,从每吨80万人民币飘涨到160万人民币。而中国出口的镝占国际市场的99%,因此在国际价格高涨的诱因下,中国地方企业反而增加对中重稀土的开采,以期在这波价格飘涨中获利。但是中国的中重稀土主要产自南方,储藏量及产量均有限,地方加速开采将造成这类战略资源更加快速的枯竭。虽然中国中央采取缩减出口配额的方式来限制稀土出口,但是根据中国商务部所做的统计,2010年中国稀土实物量配额为3.03万吨,但是截至2010年第3季,中国出口稀土实际数量已达3.22万吨,远远超出中国所限定的配额,而且对日本的出口为1.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7%。此数据显示虽然中国限制对日本出口稀土,但是在高利润的吸引下,地方企业反而增加对稀土的开采,并且以不同的名目将其出口到日本,造成对日本稀土的出口不减反增,也让中国企图将稀土提升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藉由管制出口实现其外交目的政策沦为空谈。
(三)结语
邓小平1992年提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时,就已预见到稀土对国家所具有的战略价值。但是在邓提出要重视稀土的论点之后,中国基本上仅将稀土视为可赚取外汇的经济性矿藏,未能在国家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将其定位从经济性价值提升至战略性价值,使得稀土在欠缺管理规范的情况下被大量开采出口,成为其它国家廉价获得的战略储备。近年来虽然中国有感于违法滥采有增无减,且基于环保考虑,开始实施出口管制,并且以规定配额的方式逐年缩减出口数量,但是在外国企业的利诱下,盗采和走私出口的情形仍然严重。这也是为何总理温家宝在去年出席布鲁塞尔第六届「中」欧工商峰会时公开提到,在中国管理最混乱的时候,一些国家廉价购买了中国很多稀土,现在还有不少储备,他们心知肚明
在「中」日钓鱼台撞船事件发生后,中国享限制稀土出口的手段对日本施压,虽然不是唯一,却也是促成日本最终让步释放「中」方船长的因素之一。此时中国才真正体认到稀土所具有的潜在战略价值,也才开始正视并且加强对稀土矿产的管控,未来中国每年稀土的出口配额将会以至少3%的幅度递减,而且中国本身也将会对稀土进行战略储备。
对美日等国而言,中国限制且逐年减少稀土出口的做法,将造成稀土国际市场价格还会上涨至少一倍。即使各国在中国减产的压力下重新开采自身的和新的稀土矿藏,但是这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做到,而且开采成本远高于目前购买中国出口的稀土。以美国重新建立本国的稀土产业就需花费15年看来,西方国家相关产业确实在过去20年间,已经形成对中国稀土的高度依赖,这也让稀土具备了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潜能,使中国能够在必要时用来对付西方国家。
但是要将稀土的潜在战略价值转变成具体的战略资源,端视中国能否有效管控自身的稀土产业。如果中国此波透过国企对零散的稀土企业所进行的垂直和跨业整合成功,顺利建立了包括中国93家主要稀土开采和生产企业作为会员的稀土行业协会,并且由此协会掌握稀土出口价格和配额的决定权,那么稀土就能够发挥邓小平所期望等同中东石油的战略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