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梨花


在2010年岁末的一次旅途中,我曾在上海金茂大厦的高处遍览浦江和世博夜色,曾在北京奥运村盘古大厦上俯瞰鸟巢和水立方,也曾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高层放眼曼哈顿全景,历史时空感油然而生。沉思之中,我的思绪渐渐聚焦为古人的三句诗词,一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是“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三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将胡锦涛主席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美国总统奥巴马退居其二;2010年,美国道琼斯公司旗下知名财经杂志《财智》继去年《时代》杂志后,再次将代表“中国制造”的中国工人评选为全球人物;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连续42年排名第二的日本;2010年,上海世博会顺利闭幕,创造了诸多历史上的第一,据说可能空前绝后,除非中国再办一次才可能超越,在闭幕会上,国际展览局主席激情澎湃地用中文致闭幕词,对中国和上海充满溢美之词;2010年,在《福布斯》计算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中国大陆的富豪人数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中国高速铁路公里数世界第一
今天的中国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经济发展问题,还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2010年,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约占百分之三十;2010年,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是对外投资的世界第五大国。
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意境,只有我们深知,起于青萍之末的改革开放春风是如何蓄势、如何盘旋、如何浩荡,如何势不可挡地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30年的艰难转型、30年的坚持不懈,今天的中国,在200年的近代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辉煌。
当然,作为经历200年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我们还不至于飘飘然。“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的词句反映了此时的中国情景,我们知道风雨的检验还在后面。
今天的中国,人均GDP只排在世界100位左右,总体上是典型的贫穷国家;我们的GDP超过了日本,美国的GDP总量还遥遥领先,而且他们100年积累的各种经济基数是一个巨大的基础,更不用说教育与科技。例如,中国只有173个机场,而美国有5324个公用机场和13774个私人机场;美国有260423公里铁路和354813公里的延伸铁路,中国2010年只有约9万公里的铁路。
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矛盾十分突出;社会贫富悬殊现象触目惊心;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十分显著;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人民对民主与法制的诉求越来越高;民族矛盾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交织凸显;国际上对中国崛起的政治担忧和制约情结越来越重;台湾问题对中国政治的挑战越来越大。
中国30年的成就还是脆弱的,还需要下一个30年的沉淀和固化。站在高楼看城市,我们可以认为北京或上海比纽约或华盛顿毫不逊色,但深入细看,差距还是巨大的。经济风雨、社会风雨、政治风雨、国际风雨,都是隐忧,轻冷之时需谨防,以备晚来定风波。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犹如浩荡长河,尽管千折百回,还是势不可挡地前行。正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站在历史的长河边,我想起三个人的历史预言。
首先是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首任总教习、美国人丁韪良博士在1901年出版的《汉学菁华》著作中的预言:“中国将在一两个世纪之内开发出广袤国土上的自然资源,并用现代科学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跻身于世界三四个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的语言和文学也将成为西方各大学的研究科目。”
其次是毛泽东在1962年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有许多优越性,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西方三百几十年建设了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我国可以在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从而超越西方发达国家。”
再者是邓小平在1987年4月30日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八十年代翻一番,80年代末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至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我不知道这三段话在当时有多少人相信,现在回头看,不得不令人感慨万千而产生那种大江东去的大气磅礴。100年前丁韪良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之时的预言今天实现了;50年前毛泽东的盼望实现了;20多年前邓小平的计划提早实现了。
更重要的在于,现在我们如何预测和创造中国的下一个100年?是否还有一位伟人双手叉腰昂首挺胸地站在高山之巅,告诉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2100年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的中国?他可能会说:“我们再用20年的时间,使得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然后再用20年,在2050年时人均收入达到世界富裕国家水平;更重要的在于到2100年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和谐典范、文化强国,中文与英文一样成为世界语言,中国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将无与伦比。”
每一个当下的、各行各业的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都应该为中国的下一个三十年尽一份自己的努力,哪怕它很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