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保障房问责机制最难堪


     保障房任务完不成又能怎样?

     2月21日起,住建部将陆续与各地方政府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下达“死命令”,以完成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分配任务。 
     观察地方两会,“幸福”可谓其中一大热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共识。
    这两则新闻里包含的信息,耐人寻味。
    住建部和地方政府签责任书,下“死命令”,对保障房建设“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的拔高定性,足以显示中央政府彻底改变房价畸高现状的决心,其中包含的民生意义是通过限购和保障房的建设,彻底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让一直处于高房价挤压下的百姓得以喘息,早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但在中央政府这些声色俱厉的举措的另一面,则让人感受到保障房建设的推进之难。 “居者有其屋”向来被视为一个最让人温暖的社会理想,一项分量最重的民生工程,更是一个考察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但是,尽管住建部的“死命令”在前,仍然难保一些地方政府暂时应承下来,之后以各种理由消极“怠工”。一种担忧是,住建部规定,所有分配完成的目标任务必须在今年10月31日前全部开工,否则主要领导将遭到从约谈到行政处分乃至降级、免职的严厉处罚。那么,10月31日之后呢?如果一些地方先摆好样子,再把工程晾个三五年或者虚报完成情况,你又奈他何?
    为何会出现这种消极心理?答案是个别地方政府的经济私利和GDP政绩观。尽管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央政府将社会发展目标由单一强调经济发展转向民生幸福,但惯性使然,不能保证所有地方都在第一时间舍弃GDP的政绩观。在一个向来以经济发展为标准衡量官员业绩的评价体系中,在一个升迁去留很大程度上由上级权力决定的通道中,让所有官员都发自内心地执行“幸福项目”,是不切实际的。理念更新、意识超前,配套的制度和考评体系也应及时跟进。
    地价越高,房价就越高,卖地挣的钱就越多,日子也越滋润。因此,在一些地方看来,保障房建设是笔“赔本买卖”,难免对中央政府出台限购及增加保障房建设的举措,消极对待,抱着“不推不动,推一推动一动”的心态应付了事。
    不情愿的事是很难办好的,那么,如何才能让保障房建设落到实处,使“让人生活更幸福”的承诺不是一句空头支票?办法不外乎以下几个:一是中央政府加大督促力度,强力推动,这一点民众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二是中央政府尽快从观念到技术手段上改变对官员政绩的评价方式,尽快落实GDP与民生幸福指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激活由民众评定官员业绩并决定其升迁去留的机制,让二者“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

 

    “国八条”细则目前已有9城市正式出台

     大多没有提及房价调控目标。

     担心影响楼市很多地方谨慎出台细则。问责机制缺失或不明确难保调控实效。

 

     16日下午,北京公布了楼市调控的15条细则,备受关注的京版“国八条”终于浮出水面。
    按照国务院“国八条”的要求,各地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在“国八条”发布后近一个月内,截至目前, 在北京、青岛、上海、成都、长春、南宁、贵阳、南京、天津等13个城市落了地。北京版、成都版、南京版和上海版较为详细。贵阳、长春、青岛的版本则相对简单,而南宁仅对“限购”做了规定。
    尽管大多城市对限购都做了规定,但
由于限购政策会暂时重创楼市,很多地方政府担心限购会冲击地方楼市,甚至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各地出台相关细则会很谨慎。   
     各自的限购程度的区别:
    外地人在京买房面临最高门槛
    在针对区域上,青岛、成都、南宁、南京和贵阳的限购范围均在市区内,市区外不受限购措施约束,与北京、上海和长春全市范围的限购相比较为宽松。
    其次在限制外地居民购房条件上,京版“国八条”细则相比其他已公布调控细则的城市,最严厉的地方是,对于无法提供北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向其售房。
    而成都并没有限制外地居民购房的苛刻条件,南宁、长春、贵阳、青岛、天津和上海则只需“提供本市一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房价调控目标大多没有提及:
    如果按照“国八条”规定——2011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那么在这些城市中,仅有上海和贵阳两个城市提出了总的调控目标。
    上海表示,将在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贵阳则称,要把2011年新建住房价格增幅控制在去年全国平均值的范围内。
    其余城市并没有设置具体的“房价控制目标”,相对于上海,它们的目标很模糊,北京的目标是“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成都则是“保持房价基本稳定”,而南宁根本没有提及调控目标。
    此外,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提及房产税的征收问题。
   

    担心经济受影响 避谈调控目标
    首先是因为这个目标还是比较难确定的,其次更重要的是一旦确定目标,地方政府的调控压力会非常大,不仅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业绩,甚至影响到经济发展。还有,会让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推地计划受到影响。
    房地产是最吸金的行业,政策调控过于严格,肯定要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地方政府会避谈调控目标。
 

    调控不得力3城市要约谈
     这些城市的调控细则中,青岛、贵阳、南宁、南京4个城市没有提到问责机制,北京、上海和长春规定,若调控不得力,要进行约谈和问责。成都、天津的问责机制稍显严厉,会严肃追究责任。
   

    这些城市问责机制
   北京:没有完成住房保障工作目标任务,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进行约谈和问责。
   上海: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计划目标未完成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长春:要严格考核问责机制,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及时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成都:市场调控措施不落实、执行限购政策不力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租售管理和后期使用监管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天津:要进行约谈,对问题严重的,要追究责任。 
   青岛贵阳南宁南京:均未提。
 

    问责不明确 调控恐难成
    所谓的约谈,仅仅是口头上的警告,而问责,仅仅是口头或点名批评而已。因此,约谈和问责的规定不具体、不明确,如果调控不得力,究竟给出什么处罚,并没有具体规定。这样的问责方式,或许对调控的目标无实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