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压力,家长如何为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帮助


各位家长朋友上午好!受壮壮妈的邀请,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面对高考压力,家长如何为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帮助”这个话题,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感到诚惶诚恐。荣幸的是朋友们的信任和支持,诚惶诚恐的是自己知识浅薄,很可能达不到大家的期望水平,有很多地方的观点也可能是错误的,呵呵,希望大家多多谅解。

既然谈高考的压力,那么我们就先从高三孩子们的压力感受谈起——我们对高三重点班(也就是这两个班的学生100%可以达到二本线以上)学生考前心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78%的学生认为高考的压力来自家庭和家长,有82%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学习压力适中;3.7%的学生认为压力过大,影响学习;18.5%的学生认为压力过小,没有动力。但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和家长的期望,在“目前你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老师、家庭、自己、社会的期望”中,78%的学生都选择了“家庭的期望”;在“你认为影响你情绪的最大因素是:人际关系、学业成绩、家庭困扰、学校管理制度”选项中,“家庭困扰”占57%的,问卷的一道开放性问题“目前你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调查结果由多到少排列如下:学习时间分配问题,学习方法技巧问题,处理各科平衡发展;家长(家庭)过于关注自己的高考;建立和增强信心;充足的休息。每一个家庭和每一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高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给予适当关注无可厚非,但过于关注——眼光都放在了孩子的学习时间、考试成绩以及关照孩子生活之上这已经成为了孩子的心理包袱。

当然这个调查具有着局限性,反映的也不一定是高三全体学生的真实情况,但最起码可以看出我们所给予孩子的压力是不容忽视的。

从我这些年对高三孩子的心理辅导来看,造成高三孩子压力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我要求过高。比如制定的目标过高,结果每一次考试都达不到其制定的目标,由此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进而产生了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的是指导孩子制定属于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比如,上才考试的总成绩是500分,那么下一次就诱导孩子制定增加30~50分左右的目标,同时让孩子把这增加的分数根据自己各科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之,这样一方面各科有了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也由于增加的分数并不多,只要孩子跳一跳就完全可以达到,无形之中就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2、与同学进行成绩比较所产生的压力。这种情况在平时成绩相差不多的同学身上比较常见,每一次考试之后很多同学都会拿自己的成绩来和同学比,也以成绩来定位自己的进退,这样就会给孩子造成既希望自己能考好,又害怕别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由此而产生一种压抑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引导孩子“要跟自己比,莫与他人攀”,也就是审视自己考试所暴露的问题的原因——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够扎识,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答题是不是符合课本上所讲的规范等等,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查缺补漏,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弥补,进而达到提高高考应考能力的目的;同时拿出自己在考试中做错的题,重新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查找自己出问题的地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弄明白,不留知识死角。这样其实就是进一步抓自己的薄弱环节,抓住了薄弱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重点。当然通过针对性地复习和强化,我们在高考之中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也就不在话下了。

3、过分注重排名。绝大多数学校高三的考试都会排名次,要排名次就会有前后的起伏或波动,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需要让孩子明白高三考试是暴露问题的考试,在考试中我们的问题暴露得越多,也就是说我们全面了解自己,查缺补漏的效果就越扎实,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在高考中遇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如果高考中遇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那么您高考成功的机率就会相对变大。这是因为我们在高三的考试中把问题都出完了,高考场上怎么还能有问题出现呢?所以高三考试出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在下面的有效时间内进行针对性地复习,而且还有利于我们高考成绩的提高。所以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我们引导孩子不要过分去关注考试的分数,而是恰如其分分析自己“考试成绩下降”的原因,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查缺补漏,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高效率学习。模拟考试的意义在于找出自己的“盲点”,以便我们及时复习和补救。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三有时没有考出好成绩,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无害,而且还对提高高考成绩更加有利,这是因为某次考试的题目正好击中了我们的知识“盲点”,只要我们从此时此刻起及时复习和补救,并把它扎实有效的弥补之,这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高考,而且还会避免高考中会因此而失分;如果我们平时追求排名,而且次次都有好的成绩,有时候很可能是考试的题目恰好漏过了我们的“盲点”。这样的模拟考试对我们来说其实就是失去了暴露问题的意义,同时还会增长我们的盲目乐观情绪,而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找不到针对性地复习策略,就很有可能在高考中吃亏。所以面对高三考试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庆幸自己在终点冲刺的这段时间内找到了自己的“疑难杂症”的关键点,并为自己集中突击和解决考试中所暴露薄弱环节,使我们在高考前妥善解决它们,这样我们就会在高考中把握胜局!

4、用脑不科学。我们知道,科学用脑会使大脑发挥高度的效率,反之,用脑不科学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学习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之下孩子就容易打时间战,虽然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去复习,但效果却微乎其微,由于孩子在场时间的学习状况下神经和身体都处于高压状态,当然他们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在这一点上我们家长最容易出现问题,有不少家长看到孩子在家没有拿书本看,就唠叨,好像孩子一天的事情除了看书就是做作业。这样要求的结果使孩子的大脑失去了规律的作息,结果孩子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还不如孩子又学又玩来得效果好。可能有的朋友养三角梅,不妨观察一下三角梅的挺与蔫,也可以观察一下太阳花

5、父母言行的变化。比如气氛变了说话嗓音压低了,走路脚步放慢了,妈妈经常唠叨“来不及了”“我急死了”“谁谁谁晚上两点钟以后才睡觉”“谁谁谁五点钟就起床了”等等等等,孩子的压力是我们家长不恰当言语和行为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之下,首先我们要明白家是孩子身心得到修养和调节的地方,也就是说当我们疲惫了,家会给我们加油给力而获得充沛的精力;当我们紧张焦虑和恐惧了,家会给我们抚慰、呵护和关爱使这些负面情绪得到化解;当我们自卑和退缩了,家会给我们自信、勇敢和前进的力量;当……。所以我们常说——家是心灵的栖息地、是体能的加油站、是伤口的疗养院、是卸下包袱身心得到放松的安乐窝、……。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其内心其实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痛苦多了,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憩息、疗养、加油,所以我们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调整心态、平稳心理,越是临近比较重要的考试和高考,我们家长越要把它当作平时来看待,最好做到不关心和关注其考试,以及考试的分数,同时尽量少和孩子谈论考试的问题,谈的越多,孩子的思想压力越大,考试出现问题情况就越容易发生。

其次,我们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就是说让孩子自然去学习和发挥,当我们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孩子,这样孩子在步入考场时,那么就会多一份坦然和沉着,自然而然在答卷的时候也就会冷静思考,思维活跃而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再次,尽可能积极地看待孩子,只要是孩子对我们说了成绩,哪怕是比上一次考试总成绩多出一份,我们也要多孩子说“你行”、“比上次情况好多了”等等,经过这样的看待和鼓励,孩子的心情就会更加积极乐观,思维、行动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最后保持生活常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刻意追求备考环境,但要改正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电视音量过大、长时间通电话等,以免分散孩子注意力。不讨论分数,不攀比别人。在饭桌上、散步时给孩子一些鼓励,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但要避免谈及分数、名次、别的同学如何学习等等这种会给孩子压力的敏感话题,也不要和其他孩子作比较。

勿拿高考目标来施压。对于一些目标定得较高的孩子来说,此时家长切忌目标来施压,说“再这样下去考试就很悬了”、“看你考不上怎么办”之类的话,要帮助他们鼓足勇气和信心向心中的目标冲刺。

不布置“家庭作业”。不要再给孩子买参考书、练习册、模拟题,学生用书学校老师会给予指导,各区的模拟试卷学校会统一解决。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完成“家庭作业”。不过家长可以多搜集各方面的考试资讯提供给孩子参考,时常听取孩子的想法。至于是否参加辅导班,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心理和情绪的晴雨表,无论是积极的正面情绪,还是消极的负面情绪,孩子都会以各种行为表现出来,无论是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罢,都需要我们家长给予孩子积极的响应。如果是积极的,我们所要注意的是保持、激发和强化,比如多运用0×0教育模式”、多发现孩子生活和性格上的优点,肯定其点滴的成功之处,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等等。在这里我们所谈的负面情绪的疏导和化解,我们知道,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的时候,他最担心的是父母的反应,如果父母做出的是积极的反应,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是理解自己的,尊重自己的,为下一步的沟通打开通道。如果父母做出的是消极反应,孩子就会对父母关闭沟通的闸门。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个高三的学生在省城重点中学学习,十一放了三天假回到家中,妈妈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次的月考成绩考得不错吧,是多少分呢?孩子一听妈妈的问话,重重地丢下了两个字“还行”,然后放下背包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几天没有跟妈妈多说一句话,这个妈妈很纳闷,于是来找我求助,我问这位妈妈:孩子放假立即就启程回家,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呢?当然是父母的理解、关心和关爱,孩子两个多月的高三生活肯定是紧张和苦累的,这个时候他所需要的是父母理解其感受,以及从他急匆匆回家心境去体谅他,可妈妈却在问分数,使孩子觉得妈妈在爱分数,而不是关爱本身,所以有了孩子如此的表现。如果她的妈妈换一个方式说话:孩子你终于回来了,妈妈好想你啊!哎呀,你看起来比以前瘦多了,一定是学的太累了吧!好好休息几天,妈妈给你做好吃的。这时候孩子就认为妈妈是理解自己的,自然也就和我们敞开心扉交流沟通了。

面对孩子高兴、喜悦的正面情绪,我们需要的是因势利导,比如孩子在上一次考试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进步的而把喜悦的心情表达给我们的时候,一方面我们需要的是为孩子祝贺,另一方面也需要运用0×0教育模式”来褒扬、提醒和激励。 我亲爱的孩子,你太棒了,爸爸妈妈为你骄傲和自豪,如果在这次的考试中找出了自己需要弥补的地方,那么爸爸妈妈就更加为你骄傲和自豪了,我们这样的褒扬、提醒和激励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幸福的感觉,而且也给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增加动力。

对于孩子心理的疏导要学会对运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无声的沟通,是爱的默默传递。在特定状态下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孩子在烦躁不安的时候,轻轻摸摸孩子的头、拍拍肩背,考试结束后孩子不啃声的时候,这样的肢体语言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由于我们晚婚晚育,这个时候我们基本上都处于更年期,情绪具有着易惹性,目前的孩子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孩子和父母都处于情绪的非常时期。再加上高考的巨大压力更加剧了孩子的情绪的不稳定。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妈妈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如果发现自己情绪激惹,最关键的是立即避开话题,或者离开所处的环境,让自己的情绪先平静下来,同时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我刚才的情绪是否过急?孩子说的是否有道理?下一步我怎样去跟孩子沟通?如果我这样去说这样去做,其后果将是什么?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了,我们的的情绪也稳定了,我们的心态和行为变了,与孩子的沟通就会顺利许多。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自身和孩子的生物三节律

上个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病人因头痛、精神疲倦等,每隔23天或28天就来治疗一次。于是他们就将23天称为“体力定律”,28天称为“情绪定律”。20年后,特里舍尔发现学生的智力是以33天为周期进行变化的,于是他就将其称为“智力定律”。后来,人们就将“体力定律”、“智力定律”和“情绪定律”总称为生物三节律。

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到离开世界为止,生物三节律自始至终没有丝毫变化,而且不受任何后天影响。三种节律都有自己的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日。以情绪为例,在高潮期内,人的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一切活动都被愉悦的心境所笼罩;在临界日内,自我感觉特别不好,健康水平下降,心情烦躁,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在活动中容易发生事故;而在低潮期内,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一切活动都被一种抑郁的心境所笼罩。这与生物钟有关。

生物钟又叫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它是生物体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这种生理现象是由环境作用于生物种族,在亿万年的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受中枢神经的制约。人的情绪、体力和智力,有着周期性波动节律,在每一周期中,高潮和低潮按一定规律交替出现。人体的情绪生物钟周期为28天,体力生物钟周期为23天,智力生物钟周期为33天。三种生物钟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当三者都处于周期现象时,人体处于最佳状态。

知道了这个三节律,我们对待自己以及孩子某一段时间身体、情绪和智力的不济,就可以用良好的心态去看待了。

下面我想大家介绍一种情绪稳定的方法,这个方法不仅可以我们自己的情绪很快稳定,而且也可以让孩子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出现紧张焦虑的情况下放松身心,集中精力。坐在椅子上,上体保持正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眼睛微闭,双手轻轻放到大腿上或桌子上,舌头顶着上颚,均匀呼吸一分钟,然后开始深呼吸(长长地、慢慢地吸气。你可以将你的肺部想象成一个气球,你想尽量将这个气球充满。当你感到气球已经全部膨胀了起来,就表明已经气沉丹田,保留两秒钟。然后,轻轻地、慢慢地将气呼出。吸气持续四秒钟,呼气也持续四秒钟。你可以一边呼吸一边数秒。为了放慢速度,你数秒的方法可以做些改变,将一秒变成一个千分之一这样可以将速度基本上降到大约一秒钟一个数字。开始吸气时,你的脑子里便开始数:一个千分之一,两个千分之一,三个千分之一,四个千分之一,你一定要将吸气坚持到数完四个千分之一,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呼气)三至五次。做完深呼吸以后,开始想象美妙的画面,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无数的彩色气球徐徐升上天空,自己的身体也感觉随着气球升上了天空,那样的愉悦,那样的轻盈……这样,经过三五分钟的调节,紧张、焦虑、慌乱、烦闷的情绪很快调整到放松、舒适、愉悦的情绪中来。这个方法要经过自己不断的训练,效果会越来越好。这个练习如果能坚持21天,就可以初见成效,再坚持49天效果会更加明显,再坚持81天那么就会成为自动化行为

下面是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法,供大家参考:首先建议参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1)》《好孩子是夸出来的(2)》,同时多运用“00教育模式”--指出孩子的优点(0),然后由“如果”或“假设”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进一步肯定(0)。这个模式具体运用就是:你记忆力好,善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和解决问题,这一点爸爸或妈妈非常欣赏(0),如果你能制定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按部就班完成之(×),那么你的学习就会有飞跃性的提高(0);还可以利用孩子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运用利用“0×0”教育模式来建立起孩子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文化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让孩子优上加优。

其次,你希望孩子怎样,就说孩子已经怎样了。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品质,就说孩子已经有了这样品质。比如,希望孩子爱学习,就说孩子爱看书,爱问问题;希望孩子记忆力好,就说孩子看两三遍就记住了等等。千万别说孩子“没有记心”“笨头笨脑”“总爱撒谎”“老师不喜欢”等等。

第三,在学习上不要与其他的孩子去比较,而是要与他自己比较,有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既可以帮孩子找回自信心,让他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在自信中达到更进一步的成功,又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的乐趣,达到自觉自愿高效率学习的目的。

第四,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爱听赞美。孩子是你的心头肉、掌上珠,所以你要记住在日常生活中多表扬孩子。所以你要多发现孩子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要结合他现有的优点,鼓励和督促孩子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建立起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文化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所以要想达到目的就不要吝惜表扬,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就会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自我意象,那么孩子也就如我们所愿的优秀起来了。

第五,要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关心、支持、鼓励;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又快又好等),鼓励和支持孩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六,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差、理解能力差等等,这是需要有一个转变过程的,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用耐心、忍心、仁心、苦心、爱心来帮助孩子学会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技能和技巧,要多理解、多照顾,要及时正确而正面地对孩子进行评价,肯定其点滴的成功之处,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那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第七,孩子的学习有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或某一个学科中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要及时发现,并充分的肯定其成绩,要多讲他的长处,闭口不谈他的短处,让他在表扬声中分享到取得成绩的喜悦,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是的良好氛围,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激励和影响下,逐渐达到学习积极性提高和增强的目的

第八,每天我们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和讨论,同时也别忘了与孩子在一起去逛街、参加文娱体育娱乐活动等,随着我们与孩子接触机会的增加,一方面我们与孩子的情感也会与日俱增,在幸福、愉悦和快乐的情绪体验之中与孩子拉近距离,于无声处使孩子得到教育和诱导;另一方面随着我们与孩子距离的拉近和情感的增加,就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鼓励孩子的一点点成功,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你在期待他的成长,你在相信他的成功,那么他也就会像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第九,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做到:接受事实,接纳孩子现状;多看孩子优点,少看孩子缺点,用正面的教育方式多鼓励表扬,不要过于批评指责、唠叨过度;改善亲子关系,注重沟通交流,把孩子当作是与成人一样的朋友,从过去的导师身份转变为目前的助手身份。只要我们放平了心态,放松对孩子过分的管理和约束,真正把学习的责任心交还给了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像我们所期望的一样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优秀学生的!

下面我把《你是合格的家长吗?》提供给大家,看看自己是否需要改变

1.当众批评孩子( )

2.很少去表扬孩子( )

3.常以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为例批评自己的孩子( )

4.经常用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教育孩子( )

5.总对孩子说自己的付出全是为了他或她( )

6.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教上( )

7.常依自己的标准给孩子定目标(  

8.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  

9.对孩子的困惑不闻不问不感兴趣(  

10.对孩子的事什么都想知道(  

11.不愿鼓励孩子或不会鼓励孩子(  

12.经常斥责孩子的缺点(  

13.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意见不统一(  

14.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15.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16.你的情绪跟着孩子的分数走(  

17.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  

18.认为孩子能听懂你讲的道理,却故意不去做(  

19.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有决定性影响(  

20.孩子学习成绩与自己文化水平有必然联系(  

21.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认为是处处关心孩子(  

22.相信各种速成班(  

23.认为孩子学习必须有人看着是正常的(  

24.教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在他人面前说谎(  

25.认为一味的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骄傲(  

26.限制孩子玩,自己却经常出去玩(   

27.当孩子不听话时常打骂孩子(  

28.常在孩子面前评说别人长短(  

29.认为孩子的缺点必须用批评才能改正(  

30.常说:“你怎么这么笨?” (  

31.常在生气时斥责孩子“你啥也不是” (  

32.你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33.常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啥条件都答应你” (  

34.认为孩子学习的好环取决于他的聪明程度(  

35.认为孩子将来的命运是他自己造成的(  

36.认为人的性格是不可改(  

37.认为成年人是不可改变的(  

38.当孩子说一件得意事时你却警告他别骄傲(  

39.认为自己该做的事都做了好坏全在孩子了(  

40.认为孩子在学习上一点不着急自己却急的团团转(  

以上问题:

A、如果您有5项,你应该加强学习了

B、如果您有10项,你必须警惕了

C、如果您有20项,你必须改变,否则将毁了孩子前程

大家可以结合我讲的和《你是合格的家长吗》来好好反思一下。

(杨永龙高二家长QQ群讲座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