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业内对于诺基亚与微软合作分析得不断深入,加之近期诺基亚小股东们近乎于闹剧般的诺基亚B计划的猝死和英特尔对于诺基亚的不满,而MeeGo无疑是这些事件和言论的核心,这也使得MeeGo,尤其是在其未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能否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热点中的热点。对此,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老师在其《MeeGo的出路在哪里?》的博文中予以了分析,最终的结论是对MeeGo平台的及早成功推出和发展充满信心。当然主要指的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但笔者对于此观点持有保留意见,并对其中的论据存有疑惑。
简单回望MeeGo的发展,作为两个发起的核心合作伙伴,首先搞清楚它们的目的是最主要的。对于诺基亚来说,无非是期望以MeeGo来最终取代目前的Symbian系统,而英特尔则希望通过以软带硬的方式迂回杀入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芯片市场。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MeeGo的进展异常缓慢,与此同时,诺基亚的Symbian又颓势不减,这种叠加的压力,最终让诺基亚失去了耐心,奋不顾身地逃离了Symbian和MeeGo同在的已经“着火”的平台。与诺基亚相比,英特尔的耐心也没有好到那里去,在替诺基亚本该做的工作(基于MeeGo的AppUp Center)的同时,其“凌动”(Atom)系列处理器平台宣布支持谷歌的Android,这一举动无疑加速了诺基亚的离去。毕竟谷歌的Android是诺基亚Symbian日渐没落的最大外患。道理很简单,本来期待与英特尔的合作来拯救自己的诺基亚,MeeGo无果也就罢了,怎么可以容忍合作伙伴去支持对手呢?不过站在英特尔的角度,这个举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谷歌的Android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表现是顺风顺水,谁又不想搭下顺风车呢!但从目前的效果看,这个顺风车搭得并不顺,智能手机市场依然是谷歌Android+ARM,反映到市场中则是Quadroid联盟的天下,可英特尔凭一己之力很难撼动这个类似PC市场中的Wintel联盟,这也意味着未来英特尔借助MeeGo进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机会渺茫。不是MeeGo不好,而是它缺乏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载体(之前是诺基亚)。
Take a look at the top phone manufacturers in 2010, according to Gartner
Company |
2010 Units |
2010Market Share (%) |
2009 Units |
2009 Market Share (%) |
Nokia |
461,318.2 |
28.9 |
440,881.6 |
36.4 |
Samsung |
281,065.8 |
17.6 |
235,772.0 |
19.5 |
LG Electronics |
114,154.6 |
7.1 |
121,972.1 |
10.1 |
Research In Motion |
47,451.6 |
3.0 |
34,346.6 |
2.8 |
Apple |
46,598.3 |
2.9 |
24,889.7 |
2.1 |
Sony Ericsson |
41,819.2 |
2.6 |
54,956.6 |
4.5 |
Motorola |
38,553.7 |
2.4 |
58,475.2 |
4.8 |
ZTE |
28,768.7 |
1.8 |
16,026.1 |
1.3 |
HTC |
24,688.4 |
1.5 |
10,811.9 |
0.9 |
Huawei |
23,814.7 |
1.5 |
13,490.6 |
1.1 |
Others |
488,569.3 |
30.6 |
199,617.2 |
16.5 |
Total |
1,596,802.4 |
100.0 |
1,211,239.6 |
100.0 |
失去诺基亚后,这些厂商中,谁最有可能能成为MeeGo系统未来英特尔的重量级合作伙伴?
这就涉及到了陆首群老师谈及的MeeGo要发展,需要另外一个实力强大的重量级的合作伙伴的问题。其实英特尔CEO日前在伦敦举行的分析师大会上已经表示,诺基亚转投微软Windows Phone平台后,英特尔将为MeeGo操作系统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也就是载体。那么这个新的合作伙伴会是谁?既然是在业内(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笔者想了下,除了苹果、诺基亚、RIM、摩托罗拉、HTC、三星、LG、惠普、戴尔等这些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及在PC市场与英特尔关系紧密的厂商外,还能有谁?苹果、RIM、惠普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拥有自己的生态系统;摩托罗拉已经完全加入Android阵营,HTC、三星、LG、戴尔也都是Android和微软Windows Phone阵营中的成员,尤其是三星,还有自己的Bada系统和芯片,这些让MeeGo在它们当中都不会是必选项,况且这些厂商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相比,MeeGo应该是起步最晚和最不成熟的,而这些仰仗上述生态系统发展很好的厂商(有的是搭顺风车)有无必要冒险采用一个全新的尚未完全建立的生态系统?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当然不采用MeeGo系统,并不代表英特尔的芯片未来不会在这些厂商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采用。因为毕竟英特尔的芯片除了MeeGo外,也支持谷歌的Android。这让MeeGo对于英特尔进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芯片市场从必选项,变成了可选项(多了一个可选的Android平台),这让英特尔利用MeeGo进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芯片市场的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投入,至少不是孤注一掷般。
此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不可控的因素决定英特尔在MeeGo的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支持上会有所顾忌。一是MeeGo也支持ARM架构的芯片,谁能保证采用MeeGo系统的厂商一定会采用英特尔的芯片,如果不是,那英特尔的MeeGo则是为对手(例如高通等基于ARM架构的厂商)作嫁衣,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谷歌。如果英特尔是借助谷歌的Android平台进入智能手机和芯片市场,谷歌当然是乐不可支,因为多了一个支持自己的重量级的芯片平台(X86架构),但如果要是英特尔借助MeeGo进入的话,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因为这个时候,英特尔将是谷歌Android系统平台的又一个竞争对手。届时谷歌会怎样?至少对于英特尔是不支持的态度,并通过各种方式抑制MeeGo的发展而间接伤害英特尔的“芯”。
综合上面的各种因素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论是对于主力方的英特尔,合作伙伴及对手,MeeGo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取得成功均是弊大于利,这也就决定了MeeGo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命运。
不过,陆首群老师还以Android开放性的成功,而MeeGo相比之下更具开放性作为其未来会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取得成功的依据。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既生瑜何生亮的悖论。首先,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封闭的苹果生态系统的成功至少证明了封闭不一定就意味着失败,也就是说,开放只是相对而言,开放程度的大小与成败没有必然的联系。那回到Android和MeeGo上来,面对目前Android由15万款应用、开发者、众多的合作伙伴,尤其众多的设备厂商及用户构成的强大的生态系统,在上述各方面几乎为零的MeeGo所谓更开放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而正是这些,又导致MeeGo的突破口被死死封住,即MeeGo很难像当初的谷歌那样找到HTC、摩托罗拉、三星这样的重量级的合作伙伴(MeeGo的载体),毕竟它们已经通过Android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不错的位置,利益的权衡早已替代了义无反顾。除非有一个非常的,必须让它们选择MeeGo的理由,可惜的是,与Android相比,这个理由是不存在的。
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质疑,既然如此,为何英特尔还要坚持MeeGo呢?有此质疑的人,只需看下MeeGo适用的领域就会明白,MeeGo不仅仅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它是一个可以在上网本、简易台式PC、嵌入式设备(例如车载娱乐系统、互联网电视、多媒体电话等)多种设备运行的系统,而英特尔在其中的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收获,出于扩大市场的需要,自然不会放弃,而且希望做得越大越好。这实际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证明英特尔从MeeGo获利绝非只是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其实,我们看一个产品能否最终在市场中成功,首先要明确产品背后隐藏的真实诉求和目的是什么,此外,就是要把这个产品放到相应的整个生态系统中予以全盘的利弊分析,否则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表面浮夸,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就MeeGo系统(记住是系统,不是英特尔的芯片)来讲,笔者认为,其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已经处在穷途末路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