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http://www.youth.cn   2011-02-12 08:54:00 中国青年网 

    编辑: 李宗舫来源: 中华儿女报刊社  文/本刊实习生 夏雍翔

    原文链接:http://www.youth.cn/zhen/201102/t20110212_1480612.htm

王永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品牌联盟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中国品牌节组委会秘书长

  深色毛衣,米色的休闲裤,黑色的休闲皮鞋,还有那不变的锃亮光头。记者见到王永,他刚从会议室开完年终总结会议出来。“这段时间太忙了,但我一听到是青联的机关刊来采访,马上停下了所有工作,再怎么忙也不能怠慢‘娘家人’啊。”

  从2004年被湖南省青联推荐加入全国青联到现在,王永已经担任了九、十、十一届三届全国青联委员,从加入之前对青联的不了解,到现在时刻以青联委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青联委员为荣。“我经常给人介绍青联这个组织,推广青联这个组织,让人了解青联,只有青联受尊敬了,我们这些委员才能受人尊敬。”

  为青联“品牌”做贡献

  谈到加入青联的过程,王永戏称自己是幸运的“被加入”。

  2002年,王永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这个奖很重要。湖南青联的领导看到这么一位北漂的湖南小伙居然能参加评选,非常的重视,时正值湖南省青联换届选举,就有邵阳市青联的领导推荐他加入湖南省青联。“当时我的心中对青联没有任何概念,青联委员是什么啊?都不太明白,就这样,‘被’当上了湖南省青联常委,加入了青联这个组织。”

  加入青联之后,王永才发现,青联这个组织真的很有魅力,这里聚集了这么多精英青年,“除了我之外,个个都是优秀份子。”王永笑着说,“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坐在一起,只要10分钟的时间,就能够把你聊晕,每个青联人都有很多故事。不管是市一级的、省一级的还是全国青联,它的先进性是很强的。”

  第一次参加青联的大型活动,是在2005年全国青联换届选举上。“那天我一共发出了1000张名片,收到800张名片。之后我就开始给这些委员寄信,发邮件,寄我们公司的报纸等,现在很多青联委员都成了我的好朋友。所以,我认为青联委员也需要多多走动,加强沟通和交流,以便更好的为青联服务。”

  参加青联的活动,在王永看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不管平常的工作有多忙多累,接到青联的召唤,总是尽量争取参加。大型演出,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走进大学讲创业经验,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光在2010年,王永就深入数十所高校为大学生演讲,当然他每次也都不忘宣传和推广“青联”品牌。

  “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这方面,团中央、青联经常组织委员们去给在校的想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做的非常到位,包括YBC组织(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有一回我在北大讲我们的成功创业经历,中间就有学生发问,老板喜欢什么样的员工?我张口即答——少拿多做的人老板最喜欢,下面一片哄笑。这话听起来很搞笑,但事实上就是这么一回事,老板都喜欢多干少拿的员工。真的能够多干少拿吗?其实不是的,做得多,才能体现自我的价值,才会显现个人在这个团体里的重要性,老板就要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职位。创业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形式,每一个行业你都能做到极致,就算是成功,不一定非要去创业。所以我对青年人创业有这么16个字忠告:全力以赴,量力而行,胸怀高远,脚踏实地。”

  “全国青联对我的生活和事业影响很大,它让我站在全国这个高度来想事情,看问题,事业节节攀升,让我的业余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变得更有涵养,更加内敛。我的青联分为两个阶段,前几年我是从青联索取,后几年开始有意识的为青联付出,参加活动是索取,自己组织活动或者为青联做贡献是付出,“青联”这个品牌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

  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2005年12月18日,在王永的倡议下,由全国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及国家级行业协会和140多家国内主流财经媒体,200多位国内顶级品牌界专家、学者共同发起的“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王永任秘书长。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是一个无主管的NGO,为了促进中国品牌的群体崛起而建立的一个民间机构。“以我国的民政法来看,这个组织和刚开始的‘壹基金’一样,或许是一个不太规范的组织,但是社会就是需要有这样的公益组织,就是需要有人走在时代的前列,不断的开拓创新。”

  1995年7月,王永从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怀揣着心中的梦想,只身来到北京学习,准备考研。当得知因为自己是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没有资格考研的时候,王永倍感失落。

  “既然考不了,那就拉倒吧”。求学的失败并没有影响到王永,1996年3月,王永找到了一家公司开始打工赚钱。从第一个月拿350元工资收入,到第3个月就靠业余时间给其他公司兼职拿到了10000元的收入,王永凭借着扎实肯干的精神,获得了老板的青睐。

    但此时的王永,自己却开始不满足了。“那时候做一张海报设计是2500元,而设计师、摄影师、文案和电脑制作员一共可以拿1000元的提成,当月我一共做了20张海报,设计、摄影、文案、制作都是我一个人搞定,照理来说老板应该给我20000元的,但是只给了我10000元,我心里非常不满啊。心里就开始盘算,假如我自己当老板,那么做一张海报纯利就有2000元,一个人一个月做20张,能赚4万。10个人一个月就能赚40万,一年下来就是好几百万了,这么算完之后我就开始晕了,就开始有点飘飘然,觉得钱太好赚了。”

  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王永在没有想到市场,没有想到需求的情况下,就决定自己出来干。1996年7月,王永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王永设计工作室”,并在11月注册了“北京楚星美术设计有限公司”。之后的一两年,成了王永“滑铁卢”的时期,在这段时间之内,他的公司几乎都在死亡线上挣扎,每天都为生存而奔波,之前的如意算盘都化作泡影。

  “在那之后,我才知道我当时的想法有多么幼稚,如果我继续留在一家大公司,在那个大舞台上,抓住那么多锻炼机会,我不会浪费两年的时间。”

  吸取经验教训的王永,在走过沉寂的两年时间之后,他的设计公司开始厚积薄发,并找到了家居建材领域企业形象设计这个突破口,并相继成立了北京楚星时代国际广告有限公司、楚星国际建筑装饰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并在2003年组建楚星国际(企划)集团。秉承“射击、设计、社稷 设计强国”的远大理想和“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创业理念,把楚星集团发展成总资产超过1亿元,年设计生产能力达5亿元的国内知名品牌设计策划机构,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私营企业。

  2002年荣获中国平面设计界最高奖——“金手指奖”;

  2002年北京第五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2004年荣获“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金奖”,并被评为北京市青年榜样;

  2006年获得“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2006年获得“国际青年设计企业家大奖”优胜奖;

  2007年荣获“2006中国营销行业精英”称号;

  2008年荣获“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大型活动风云人物”称号;

  2010年获得“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奖、“新京报·北京十大感动社区人物”;

  2011年荣获“经典城市论坛城市贡献奖”……

  现在,王永创办的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机构。联盟在全国各地和海外7个办事处的400多名员工正在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推广而努力工作。作为推进“产业品牌化,品牌产业化”的民间联盟,品牌中国的使命是塑造中国品牌新形象,构建世界品牌新格局。推动中国品牌群体崛起,为中国赢得全球尊敬!王永的品牌梦想正在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王永坚持了13年的“顺风车”也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同,2010年12月23日公布的北京治堵方案明确了“规范合乘”,下一步,王永的目标是推进“规范合乘”的细则出台。

  事业的成功让王永收获了很多荣誉,但他并不满足,他希望能更多的尽到自己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青年的社会责任,一位青联委员应该承担的引导青年人积极向上的责任。

  “我很多下属公司的员工都是当地的青联委员,我也鼓励他们加入当地的青联,因为青联是个优秀的集体,能让他们时刻谨记自己是青联人,保持先进性。我也会继续的推荐优秀青年加入青联这个组织,为青联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