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阳致投资者的年度来信颇有神父的味道,从2006年到2011年,若前一年度其操盘基金收益低于上证指数,就会蹦出大盘不理性等字眼,2010年其收益低于参照物,其2011年的观点被媒体浓缩为“私募教父押宝印度股,称中国股市处于调整期”,对于中国的证券市场,赵神父认为“全球经济从2011年开始进入滞胀期,低增长、高通胀为未来几年的主要表现形式。过去几年表现较好的新兴市场都会有一定调整。中国市场也处于这个调整 期。”同时认为,2010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定措施,调整已发展多年的房地产市场,中国经济会经历一些波动,但中国未来在消费和健康产业上会有很 好的机会,“从长远来看,这些调整是必要的。当调整到位时,就是我们重新投资中国市场的时机。”
从这些片言碎语中,我们看不到G-D-B价值投资的影子,2010年的上证指数下跌了14.31%,有吸引力的股票应该更多了,我们的“价值投资者”怎么反而变得胆怯了?我们从来也没有看到巴菲特大师对市场越跌越害怕的言论。与美国相比,中国缺乏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产权保护机制和对应的民主政治。除此系统风险,任何价值投资者都不应在别人恐慌时跟随恐慌。
价值投资者不应追求年度投资回报战胜投机者,尤其在市场波动较大的中国市场。既要选时又要择股,对市场缺乏敬畏之情,大概是许多封为教父级人物自相矛盾之举的来源。
再看印度市场,丹阳看好印度的制药板块。印度是制药强国,2005年印度前三强的市值和国内108家 医药上市公司的市值相当,印度医药上市公司的稳健高增长主要来源于国际仿制药高峰期提供的机遇,未来的增长点逐步以国内为主,这和国内医药板块前景更好相 反。投资印度健康板块需摈弃赌一把的思维定势,毕竟那里没有看病贵的问题,具有潜力药物品种是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思索特认为投资没有国度,投资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即使祖国母亲处于千疮百孔、群雄并起的二战非常时期。
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