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晚,一列火车在夜色中飞驰,人们在车厢里刚开始享受现代化铁路建设带来的便捷,然而时针却停留在了20时38分,浙江温州“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了……
7月25日,被网友称为“不可能追尾”的动车却发生首尾相撞,不满和失望在资本市场被彻底宣泄出来:开盘后高铁概念股跳水,15只个股跌停。曾在半年前风光无限的高铁板块在两天之内蒸发了400多亿元市值;同时,也使得3年时间,从2007年的1772亿元飙升到2010年7074亿元“超常规”高铁投资遭遇重创,企业债券发行时屡屡出现流标…… 已保持了30年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的10年时间,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支持中国经济屡创奇迹,几乎连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态势,中国经济体很快跻身于全球第二。下一步,中国经济还能一直快走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定调是: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确保宏观调控政策和整体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确保经济平稳增长;要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内部环境复杂多变,外围的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全球二次探底风险仍然很大,中国经济持续多年高消耗支持下的高增长,风险暗藏,中国经济走过了错综复杂的2011年,平稳度过了“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张还算不错的年度成绩单,只能代表过去,那么,明年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经济稳中求进,在发展中转变经济结构,还将面临巨大考验。 平稳增长,在发展中转型。但转型必然带来痛苦,但为了可持续发展,别无选择。 失衡的增长 “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呼吁道。 主要依靠大量物资投入、资金投放、不顾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依赖低廉劳动力的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已难以为继。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规模很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恶化,环境污染通过空气、土壤、食物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同样扛不住的还有全球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资源的消耗也大大增加。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劳动力资源也出现结构性短缺。在人口总量出现下滑的同时,年龄结构性老化日趋明显,未富先老特征明显,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不再。 ...... 发展的痛苦 延续去年全球股指倒数第一的态势,今年中国股指一闭眼回到了10年前。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是失灵还是客观反映? 稳中转型 发展是硬道理。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转型也需要在发展中实现。无论发展还是转型,宗旨是求质量,包括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 ......未完. 详见中国资金管理网 http://www.treasurer.org.cn/webinfosmains/index/show/38689.html
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中国经济转型如何稳中求进?
评论
13 views
高投资、高增长的高铁,却禁不起一场暴风雨的洗礼,一味求快背后难掩质量、管理缺陷。高铁如此,中国经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