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教育,就不能只教不育。所谓的教育,最重要的也是如何培养一个人,而不是成批的制造一堆标准件。成人还是成才之间到底是哪个更重要呢?一个不够得上“人”的才难道真的是有用的吗?孔子认为是不行的,儒家也是认为不行的,所以在讲“学”的一篇里,不断地讲的都是如何作人。其中深意不可不察。孔子哪一方面可能都有争议,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孔子是一个好老师。其中的教育理念至少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的。讲怎么做人,就是“学”的问题,包括后面讲的“礼”的,讲“孝”的,都不过如此,及时教育的基础,同样的也是教育的内容。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博文约礼”。我们不妨慢慢看,也许就会有更深的体会的。

  这一章首先提到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君子”, 一提“君子”,总是和“小人”相对的。君子的概念,在论语中和我们理解的并不完全是一致的。有时候这个君子指的是地位上的,有时候又是道德上的,具体指的是那一类人,在不同的章节中是不一样的。而且在当时看来,地位和道德也是不能完全分开的。就像现在我们经常提的“绅士”,难道和钱没关系吗?难道仅仅和“钱”有关系吗?许多东西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不仅仅是离愁。呵呵。我们看历史,看经典,有些时候还是要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的环境才能看得更清楚,不要一切都要用现在的标准来要求,就像未来的人,用未来的标准要求我们一样,也许我们什么也不是,假设未来会更好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