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瘦弱者给予呵护合乎情理,但当瘦弱者因此虚胖且不思进取时,仍然持续呵护则显然不合情理。
纵观十多年来,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即是如此:经过1998—2004年高达近4万亿元的注资、剥离坏账,初步实现股份制改造后的我国银行业,随即于2005年后陆续进入上市轨道。此时,我国商业银行刚刚“自立”,不仅要逐渐适应市场竞争,还要逐年冲销过去的不良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央行进行利率管制,用高利差对其进行呵护,应该说相对合理。
但是,时至今日,仍然通过利率管制对其进行呵护,则已明显不合情理。事实上,我国银行业因历年高利差的福利的催肥,已显得过于虚胖,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已近110万亿元,近6年来增长逾2.7倍,年均增速高达20%左右。与此同时,由利率管制所造成的我国银行业的赚钱能力,则更让人叹为观止,截至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上市银行的净利润高达6915亿元,占同期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近50%,且这样的业绩是建立在紧缩货币政策的基础上的。
“逐年冲销过去的不良资产”,是我国历年实行利率管制的最大理由。但这个理由之于当下,事实也已不存在。仅以我国上市银行2006年至今的逐年净利润为例,2006年是1704亿元、2007年是2877亿元、2008年是3734亿元、2009年是4348亿元、2010年是6626亿元,再加上今年前三季度的6915亿元,我国上市银行2006年至今的净利润累计已高达26204亿元。如果再加上占比近30%的非上市银行,则我国银行业仅6年不到的时间,其净利润总和已高达近4万亿元。而我国在1998—2004年对银行业的注资、剥离坏账总计亦不超过4万亿元,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已通过财政予以直接冲销。
......未完.
详见中国资金管理网http://www.treasurer.org.cn/webinfosmains/index/show/3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