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记是什么
中国的词汇含义还是蛮丰富的,举个例子:一说到“笔记”这两个字,有人立马就想到它的基本含义:一种用笔所做的记录,特别是在听课、听报告、读书、会议时所做的一种纸面记录,这还是比较抽象的。还有人直接把它想象成一个实体存在的笔记本,或者是做笔记的几张纸,或者是在读书时在书的空白处写的感想、记录等。当然,稍微有点文学修养的人,还可以想到中国历史上有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这也叫“笔记”。在英文中,用“note ”一词来表达中文“笔记”的意思。
我们这里讲的笔记,当然主要指的是第一种含义。
二、为什么要记笔记
我们从小到大,常常一直被教导要做笔记。中小学乃至大学上课的时候,老师也要求记笔记,好像记笔记成为学习的代名词,要是谁在课堂上啥也不写,哪怕你聚精会神地听,老师也会呵斥你“呆呆的样子,你在干什么?连笔记也不做”;到了社会上,至少在开会的时候,或者是参加单位上培训的时候,每个员工都装模作样地拿着一本笔记本在那里涂画,没有笔记本的,至少也得拿张纸吧,领导们在上面谆谆教导,我们在下面走神,为了掩饰这种走神与无聊,我们就记笔记,试图掩盖这些,所以,这种装模作样也是做笔记的功能之一。
但你有没有想过,同样是做笔记,为什么有的人做了之后,过几个月还能按照笔记本上记载的东西将当时的会议内容复述出来,而你却只看到笔记上的几个零散字眼,怎么也想不起来具体细节?同时,你有没有想过,你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和参加工作后做的笔记,他们的功用有天壤之别?(亲爱的学员,你们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使劲想想!)
至少,在工作中,你肯定出现过以下的事实:
1、参加会议,随手翻开笔记本,看到空白页就开始记,几天后却翻遍整个本子,不知道记录到哪里去了。
2、会议记录做得零零落落,事后完全靠着记忆做事,等到例会上,才发现自己遗漏了某某交办的事情。
3、临时接到电话,随手抓一张纸记下对方说的话,结果中午吃个饭回来,却怎么也找不到那张纸了。
4、笔记是记了,记了就记了,可从来没有再看过,觉得记笔记纯粹就是浪费时间或是形式主义。
5、倒是想记好笔记,可是不会记,是该将所有人的谈话都原封不动记录下来吗?好像跟不上语速,是该记重点吗?哪句话是重点呢?是该选择关键词呢?还是也要记录者自己总结?这些都是问题。
6、手机都智能了, ipod 也买了,还需要记纸面的笔记吗?太老土了!会议上捧个笔记本电脑就可以了,搞几张纸有什么意思?
7、做笔记嘛,太简单了!中学生都会做的事儿,需要专门来学习吗?再说,各有各的方法,你为什么要强求别人也和你一样做呢?
或许,这些都是“小问题”,但却影响甚大,不仅给人你不专业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如果因为记笔记这样的小事给你个人或公司带来大的损失,你肯定是罪责难逃。再说,我们活在世上,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活的“差不多”就行了,我们要追求优秀,优秀了之后还要追求卓越,只有每天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才算是对自己的一生有个很好的交代。不是吗?
我觉得,做好笔记,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1、写东西,是一种思考锻炼,有利于提高你的智力。
笔记对工作者来说是最好的思考锻炼,书写过程本身,就是对一连串资料进行辨识、思考和延伸,不但能使你触类旁通,提升你对信息资讯的敏感度,更有利于大脑的活化锻炼,有助于唤醒记忆、强化记忆,还能增加对资讯的敏感度,让自己的构思和创造能力更上一层楼。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书写并不只是手指的活动,而是运用全脑才能达成的一连串行动集合。人们在写字时,要先从大脑内负责记忆的边缘系统中将文字取出,交给负责语言理解的额页做分析,接著再回到主要思维、决策与学习的「前额页」,进行资讯判断与储存。储存在前额页中的文字资讯,会再经由大脑顶部的中枢接收,并随著运动神经下达的「书写」指令一同传给手指。而手指的动作,则由小脑负责控制。最后,写下的文字将会以图像方式,透过眼睛传回大脑中负责视觉处理的「枕叶」,并由「前额页」在脑中与记忆交叉比对,确认所写的文字是否正确,再由手指进行修正。因此,善用纸笔书写,可以有效刺激脑部的活化。
2、做笔记,是一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错误的好方法。
做好“笔记”,能协助工作者理清各项工作的进度,减少错误和不确定性,避免浪费实践在反复确认与修改上面,大大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避免陷入“我整天都很忙,可是工作成果就是不怎么好”的瞎忙窘境。
3、商务人士记笔记,也是一种社交礼仪要求,更是一种防止遗忘的方式,还是一种积累知识和信息,保持回忆的一种好方法。
旧的笔记本记载了很多难能可贵的工作、生活经验或心得,不应该任意丢弃,借助上面4 道流程可将笔记的活页拆下,做好索引,再分类装订,变成资料库或工作使用手册,也能给自己新的启发。
三、怎么样记好笔记
当你看到小A 做的一手好笔记受到领导的夸奖时,千万别嫉妒羡慕恨,而是要拿来他的笔记看看,你就会发现,你们在这方面的差距还真不少:
1、笔记也有格式,并不是想怎么记就怎么记。
拿会议笔记来说,至少有一些格式需要遵循:首先,笔记本的扉页要工整的写上使用者的部门及姓名,其次,笔记记录要规范:第一行记录会议主题;第二行开始记录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主持人等信息;记录正式的会议内容时,应另起一行,按照顺序记录发言者姓名及所讲的内容,同时,笔记内容要尽量做到简洁、凝练、工整;对一般性的发言,可简单记录其主要内容;对涉及自己部门、自己的内容和领导的指示性发言等,应详细做好记录,尽量做到一字不漏。最后,记录下一个会议的内容时,应另起一页开始记录。(请学员们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做到?)
2、想记好笔记,也要懂得一些速记的技巧。
还是拿会议笔记来说,①快。即记得快。字要写得小一些、轻一点,多写连笔。要顺着肘、手的自然,斜一点写;②要。即择要而记。就记录一次会议来说,要围绕会议议题、会议主持人和主要领导发言的中心思想,与会者的不同意见或有争议的问题、结论性意见、决定或决议等作记录,就记录一个人的发言来说,要记其发言要点、主要论据和结论,论证过程可以不记。就记一句话来说,要记这句话的中心词,一般可以不记。要注意上下句子的连贯性,一篇好的记录应当独立成篇。③省。即在记录中正确使用省略法。如使用简称、简化词语和统称。省略词语和句子中的附加成分,比如“但是”只记“但”,省略较长的成语、俗语、熟悉的词组,句子的后半部分,画一曲线代替,省略引文,记下起止句或起止词即可,会后查补。 ④代。即用较为简便的写法代替复杂的写法。一可用姓代替全名,二可用笔画少易写的代替笔画多难写的字;三可用一些数字和国际上通用的符号代替文字;四可用拼音代替生词难字;五可用外语符号代替某些词汇,等等。但在会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整理补充。⑤空。即留空。对一时记录不完整的句子,可适当的留出一段空白,待时间充足时,再将空白部分的内容进行填写。
3、记好笔记后,还要善于整理和复习笔记。
很多人在上课、开会、听讲的当下,都会振笔疾书,拼命做笔记,但之后却一次也不看,这就失去了笔记的意义。笔记不是记了就好,要充分发挥笔记的功用,事后整理、不时检视,甚至定期去芜存菁、收纳归档,才能让以往的笔记化为未来工作上发想、行动与创意的资料库。如何做呢?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A、审视:再度确认笔记内容,如果觉得某部分内容是不必要的,就此舍弃也无妨
B、标记:在笔记上标注明显记号,帮助自己之后即使不再重新阅读笔记,也能一目了然笔记的内容或重点
C、分类:将做记号的部分摘出重点,并依个人偏好的方式分类,为资讯做索引。
D、整理:将分类好的资讯,再依类型或相关性归档,供日后需要运用自如。整理笔记的方法很多,例如用红线标记重点,快速理解笔记内容,利用红线绘制方框、圆圈、底线……用以标记重点,不但可以在阅读时一眼看出重点,也让笔记更显得言简意赅。在关键字上标上红线:每页的关键字控制在 4 、 5 个,过多失去了简化意义。把结论圈起来:有助于快速理解。印象最深的地方画红线:最深的地方当然只有一个,因此画线部分只有一处。觉得最有趣的地方画红线:只有一处。荧光笔:区分色块,进行可视化管理荧光笔画出的“色块”,非常适合进行视觉化的资讯管理。可备几支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将相同属性的字词画上相同颜色,便可创造出明显的段落区分与重点标示效果。荧光笔尽量不要挑选饱和度过高或太深的颜色,以免不小心遮盖文字。
4、具体的几种记笔记的方法。
A、 常规记录法: 记大纲、记关键词和记关键句。我们最常用的记笔记的方法是记所讲内容的大纲和关键词句。举例:
例1 : 会谈纪要
时间: 2011年 10 月 21 日 14 : 30
地点: 上海锅炉厂培训中心会议室
人物: 我方L 老师 N 老师;对方:人力资源培训经理 W 、内训师 p 。
主旨: 1、我方说明拜访目的及项目基本情况 。 2、了解对方企业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情况 。 3、双方在关键问题上 — 推荐学员上是否能达成协议。
过程:
N老师:开场白;项目的背景; 学员情况(问题: M 学生常出差);对锅炉厂拜访心愿由来已久;报名已尾声; 可为其保留名额。
L老师:补充项目介绍。 提出问题:贵企业的基本情况 人才培养如何做?
W经理: 企业规模:总人数: 10000. 技术背景: 30% 学历专科以上。人才培养: T 计划(培养企业内部培训);学历类: 2000 年与西安交大培养博士班;每年与上交大办工程硕士;(疑问:和西交大合作?原因可能是专业对口?历史渊源?)
N: 主要专业?(与 SJD )
P: 动力(工程)。
W: 回应我方请求:与 Q 的合作属于尝试;今天可再考虑合作。 关键点:考试通过率 。 难点: 需领导批准(?)
L: 下步计划:回去发资料: W 需学员学习报告; p需发票确认( ps: 回去与 J 确认)
结论:
W有再次合作意向 →N 发项目资料 →N 下周约访 W 上级 S 部长(促进)
→L发学习报告 → 与集团汇报(下周末前)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道,这种记录方式清晰明快,通过这些关键词句,能够使得记录者勾串起整个会议内容。难点在于,这些关键词究竟该记哪些?一般来说,可记录会谈中的这些内容:
第一,记解释。如上面的T 计划究竟指的什么?需要记录。
第二,记要点。会谈的重要论点、依据以及结论,例如主旨部分。
第三,记图表。如上面的 → 符号,虽然简单,但能表明这是一步步的流程。
第四,记数字,记名称,记时间。
第五,记灵感。就是在会谈中你突然想到的念头。如对和西交大合作的原因猜想。
第六,记疑点。一是自己还未听懂的疑点,需要课后向对方请教的;二是自己已经听懂了,但对其正确性有所怀疑,需向对方质疑或需要回去查验的,如W 说的需要领导批准,是真的吗?
图1 :常见的会谈纪要范本
这种记录方法有效,但也有不足,例如它只是被动记录会谈内容,很少有自己的感悟,而且难以复习和引起做笔记者的思考,下面的一种笔记法就可以弥补不足。
B、康奈尔笔记法。
它是用产生这种笔记法的大学校名命名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记录( Record )。在听讲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大右小两部分,左侧为主栏,右侧为副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内容。(越详细越好,原生态)
2. 简化( Reduce )。笔记结束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关键词,关键话,)
3. 背诵( Recite )。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会谈讲过的内容。
4. 思考( Reflect )。将自己的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可另分一栏),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5.复习( Review )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图2 : 康奈尔笔记法
C、思维导图笔记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它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类此于头脑风暴,把所有能想到的关键词写出来,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用“树”的形式表现出来。
附: 思维导图具体做法:
1. 最大的主题(文章的名称或书名)要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把主题体现在整张纸的中心,并且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我们称之为中央图。
2. 中央图要以三种以上的颜色。
3. 一个主题一个大分支:思维导图把主题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要的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
4. 每条分支要用不同的颜色:每条分支用不同颜色可以让你对不同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5. 运用代码:小插图不但可以更强化每一个关键词的记忆,同时也突出关键词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记录空间。
6. 箭头的连接:当我们在分析一些信息的时候,各主题之间会有信息相关联的地方,这时,可以把有关联的部分用箭头把他们连起来,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信息之间的联系了。如果你在分析信息的时候,有很多信息是相关有联系的,但是如果都用箭头相联接起来会显得比较杂乱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你可以运用代码,用同样的代码在他们的旁边注明,当你看到同样的代码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这些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
7. 只写关键词,并且要写在线条的上方:思维导图的记录用的全都是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着信息的重点内容。不少人刚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时,会把关键词写在线条的下面,这样是不对的,记住一定要写在线条的上面。
8. 线长=词语的长度:思维导图有很多线段,它每一条线条的长度都是与词语的长度是一样的。刚开始使用思维导图的人会把每根线条画得很长,词语写得很小,这样不但不便于记忆,同时还会浪费大量的空间。
9. 中央线要粗:思维导图的体现的层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间的线会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线会越细,字体也是越靠近中心图的最大,越往后面的就越小。
10. 线与线之间相联:思维导图的线段之间是互相连接起来的,线条上的关键词之间也是互相隶属、互相说明的关系,而且线的走向一定要比较平行,换言之线条上的关键词一定要让你自己能直观地看到,而不是要把纸的角度转了120度角才能看清楚自己在写什么。
11. 纸要横着放:大多数人在写笔记的时候,笔记本是竖着放的。但做思维导图时,纸是横着放的。这样空间感比较大。
12. 用数字标明顺序:可以有两种标明顺序的方式,主要是以你需要和习惯而定。 第一种标明顺序的方式:可以从第一条主题的分支开始,用数字从1开始,把所有分支的内容按顺序地标明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数字知道内容的顺序了。
13. 布局:做思维导图时,它的分支是可以灵活摆放的,除了能理清思路外,还要考虑到合理地利用空间,你可以在画图时思考,哪条分支的内容会多一些,哪条分支的内容少一些,你可以把最多内容的分支与内容较少的分支安排在纸的同一侧,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内容的摆放了。整幅画看起来也会很平衡,你画思维导图前,要记得思考如何布局会更好。
举个例子,如果我要做一个TTT 的培训,我要考虑很多问题,这时我就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整理我的思路:
图3 TTT 培训思维导图笔记
注:(本文章引用了苏平培训师的一张图片(图3),与版权所有者未取得联系,在此表示歉意,好在本文为学习所用,无任何商业盈利方面之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