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只是个令人不快的巧合。尽管如此,周二从金融世界的不同地方传来的三条坏消息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金融蠢行的纪念碑四崩五裂了,留下了危险的残骸。
从希腊开始。就最近的纾困计划举行全民公决的决定让有序主权违约变得更为可能。这个国家是如何陷入这种糟糕局面的?国内和欧元区政客们应为此承担许多责任,但若银行不是如此自甘盲目,该国本来就不可能借到堆积如山的债务,而希腊人民本来也不会习惯了这种超出支付能力的生活方式。然而,二十年来,公认的金融智慧是欧元区让借债成了无风险的赌注,就跟之前的美国次贷危机一样。
至于投资银行,瑞士信贷宣布简化固定收益业务上的风险加权资产,而野村证券的亏损或意味着它必须要重新考虑其欧洲业务的未来。大部分投资银行得以扩张,因为它们的经理人共享着一种繁荣的信念,即金融中介机构可以以客户为代价,用低风险换取高收益。客户仍看似相当自满,但如今因为监管者向它们施加了更为合理的资本要求,这种方法似将瓦解。
这一天里资本主义遭受的第三大重创把私人股本引了进来。该领域的主要竞争优势一直是债务的税收可抵扣程度。这实际上是由纳税人向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提供的一个补贴。这些投资者仍面临着并低估了眼前的风险。其中一项风险,即非流动性,刚刚冲击了丹麦服务商ISS的所有者。该公司在私人股本控制的六年里表现一直很好,不过2011年早期公司实现了首次公开募股,而本周的一项收购要约被撤回了。
金融危机现在进入整整第四个年头,仍然看不到尽头,而实体经济面临的风险也在日益增加。就跟其他类型的成瘾行为一样,金融繁荣在持续期是件乐事,但它最终带来的是更多痛苦而非喜悦。
爱德华-哈达斯是路透Breakingviews的经济专栏编辑。2004年和2011年分别加入Breakingviews,期间有一年任《金融时报》Lex专栏的助理编辑。在成为专栏作家之前,爱德华在欧美做过23年的股票分析师。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牛津瓦德汉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学位。
作者为路透Breakingviews专栏作家,本文仅为个人观点;更多独立评论和分析请访问breakingviews.reuters.com;Breakingviews专栏译文由财经网(博客,微博)独自担责,中文版权归财经网独家使用(编译:闫桂花)
资本主义一日内连受三次重创
评论
1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