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完美求职全攻略(摘要4)
3.2.3 最难求职的专业VS最容易求职的专业
小李是西安某高校大四学生,由于她来自农村,家境不富裕也没什么关系,从大二开始,除了英语四级,小李还考了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甚至跨专业报名考试导游证,“只要是能够参加考试的,我都想去考。”
为了考证,小李不仅向亲戚、同学借钱,自己也做了兼职,临到毕业时,她手中的证书有一叠。在这半年多的四处奔波的日子里,凡有招聘会小李都会去,光花在招聘会门票上的钱就有好几百元了。在外求职的半年中,住宿费花了三千多元,而交通费和通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小李并没有找到自己如意的工作。
其实,不同专业的求职情况也有各自的特点,下面的表格中你可以分别看到最难和最容易求职的十个本科专业的平均求职成本和求职份数,并附毕业半年后平均就业率和薪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求职最难和最容易并不是绝对的,只是这些专业毕业生平均花费的求职成本和所需的求职强度综合来看最大。
表
应届本科毕业生最难求职的十个专业(本连载中节选前5位)
表 应届本科毕业生最容易求职的十个专业(本连载中节选前5位)
从本章三节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规律:
·北京、上海等省市,因为经济发达,信息畅通,求职成本相对较低,但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投出的简历较多,求职强度相对较大。
·能够输出优秀毕业生的院校,求职成本反而较高,例如“985”院校毕业生求职花费和求职份数高于“211”院校,而“211”院校又高于非“211”本科院校。这显然不是就业难的原因,而是这些院校的学生相对比较优秀,对职业有着更高的期望,并且求职积极。
·专业是影响求职成本的一个主要因素,求职成本较低的专业有两个特点:首先是那些专业性较强的工科类专业,从最终的就业流向上来看,其多数毕业生从事了与专业对口的职业,这说明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目标明确,选择面相对窄但成功率高,因而这些专业整体求职成本相对于就业面较广的文科类专业要低。
总体来说,无论从金钱还是时间角度,毕业生平均需要的投入并不太高,一般的求职成本都不会超过得到的月薪;从全国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求职成本为1207元,而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要的求职份数为12份。由此说明所谓的“广撒网”的求职方式其实并不是最有效的,如果你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瞄准既定的职业岗位,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省份、学校类型、专业三个角度客观分析了求职成本和求职份数后,或许你已经意识到影响求职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你既需要综合评估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求职省市,是否到异乡求职)和自身的条件(学校和专业),还需要考虑自己的求职预期,而这些都会影响到你的求职成本,因此你不仅做好资金准备,更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自己的条件和求职目标与他人不同,可能求职的道路比周围的人或顺利或坎坷,但无论要面对怎样的挫折,你还是应始终保持信心,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