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几年前,看《金鸡》还会手心儿冒汗,耳根泛红,扬声器的声音都不会开大。但是,今天再一次看这部港片的时候,一些羞涩中夹杂着无奈、妥协、认识、知足。对了,还有港片一贯的欢喜。
不想说自己有多成熟,或者有多幼稚,那太矫情了。不过,我的确从这部电影中再次看到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不悲不喜,它就在那里,不声不响。谁能左右生活,往大了说,谁能左右人生?难讲,毕竟游戏规则就是这样,如果真的能改变,那真的就不是人了。
显然,阿金做鸡从开始的新奇很快就变成了糊口。从搬家的时候对那张床的依赖就知道了--她做生意时的快感仅仅是暂时的,或者说是动物的本能。除此之外,一如我们这些拼搏生活的人,难听点儿叫“被生活所迫”。做鸡并没有错,就怕没有骨气做人。
突然想起了香港巴士大叔的呐喊“你有压力,我有压力”。可不都是吗?!总对自己说,要善待别人,因为“光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的狭隘人太多,可怜人太多。也总对自己说,怜悯要有度,因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部分时间,都尽可能不去所谓的可怜一个人,因为那是对那些人自尊心和上进心的一种侮辱。所以,陈教授可怜吗?表面上看是的。一个搞数学的老人家频繁逛“有料”的按摩店,只选阿金帮他“开飞机”,完了还不忘用数学来斤斤计较。一个表面看似光鲜的知识分子还不能落俗套地小肚鸡肠,何况是我们这些特爱装逼的所谓白领?
可怜啊!但是高等教育出来的高素质人群却用所学去坑蒙内心其实很单纯的阿金,你说不欠抽吗?唔撒~这就是生活,气不过的事儿太多了。
大气,并不是说给别人以及教育别人用的。有些花花肠子真的不可怕,都是凡夫俗子,谁都为了生活。做人,表里不一才是最可怕的。
电影里形形色色的人都很真实,都演进心坎儿里了。包括以“政府影射”出现的刘德华。刘德华演刘德华,一点儿都不难,难得是刘德华背后的深层含义。在97香港股市大跌的情形下,所有人都无法面对,但也只能面对窘迫的生活。刘德华在电视上给阿金的宣讲却给了所有人生活下去的希望。这个桥段即真实又具有讽刺性。其实,做政府,就要懂得如何挨骂,如何安抚人心。想想看,天下乌鸦一般黑,如果你的能力足以撼动政权,请推翻它,之后请不要还俗。因为,“刘德华”作为“十大杰出青年”在电影里也逛了按摩店。
就看一乐儿吧,毕竟生活依然继续,《金鸡》也只是大背景下的红色产物,黑色幽默不能太过于招摇,否则被和谐是早晚的。你看,电影到最后不还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么?生活上的坎坷有时也能用其它方式抚平,比如电影。
其实说白了,就是自己要想明白。
用了一年多的微博,都快把这里忘了。对不起,我还是继续踏踏实实抽空跟这儿写点儿正经文字,发点儿正经图片吧。毕竟,这里才是自己释放一些情绪的地方。毕竟,开博之初便下定决心要好好维护下去。
一辈子能坚持做下去一件事其实挺难的,更何况是几件、成千上万件事?信念,有信念就好,这是坚持下去的基础。
有信念,有信念坚持在这里写写东西。有信念坚持做很多,等待很多。
跟自己说了,重新拿起钢笔,在稿纸上写写都快忘净的散文体,既是感情的寄托,也是让自己静心的好方法。不喜欢写日记,因为确实不喜欢。
跟自己说了,重新拿起德语书,开始还没有开始半途而废的自学。
跟自己说了,学一些日语,很多时候会用得上。
《金鸡》其实教会人们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