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乱象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之六)
(编者按:刚被崔永元讽刺举办了一场“披着公益外衣”婚礼的周立波,非但不思改进,却油嘴滑舌、油腔滑调、油里油气地讽刺起雷锋来了。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主动做好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人相对不多见了,反倒是做坏事、见死不救、蓄意攻击他人的不良现象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嚣张了。对于乖张暴戾的恶行,受害者往往还要忍气吞声,其他人常常是默不作声,如若不然的话恐怕会引火烧身——这还了得!
那是在行为上,在文化上呢?除了庸俗、低俗、媚俗这“三俗”还在继续泛滥外,多有演艺圈的所谓名流们日渐张扬地靠“三卖”来“出位”——卖丑、卖笑、卖身,而且用自鸣得意、专横跋扈地用“三搞”来“创新”——恶搞、假搞、乱搞。其结果,必然是文化乱象一片,或是一片乱象文化。影响之下,不少青少年们纷纷崇拜“非主流”,以脱离主流文化为时髦,以嘲弄传统文明为能事。不用深究,稍有正义感的人怎能不忧心忡忡呢?关注下一代健康的长辈们岂能无动于衷呢?
在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反三俗的重要讲话,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后,文化乱象的势头少见有所遏止,而且此时此刻的文化市场上依然是胡天胡帝、我行我素地“三卖”加“三搞”——兽兽依然“红”似火,成龙亚运更高歌;芙蓉姐姐成英雌,艳照妹妹抢手货;淫秽信息满手机,暴力游戏遍网络;诽谤谩骂成文章,污言秽语织围脖;主流文化可罗雀,子弹乱飞票子多......此风可长吗?倘若长此以往的恶化下去,社会文明能够正常发展吗?青少年们能够健康成长吗?)
周立波讽刺雷锋是哗众取宠还是宣扬“恶俗”?
来源:华声在线 2011-01-04
前不久,在电视上看到周立波的演出,在他的调侃中,主要是说一些笑话。可是,他居然讽刺起雷锋来,说雷锋做好事从来都不留名,只是写在日记上。接着又不厌其烦地讽刺学雷锋的小孩子护送老奶奶过马路,送过去又送回来。
雷锋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尤其是热爱人民和热爱祖国,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并且也具有普世价值。一个人积德行善,敬老爱幼,扶危济困,应该是仁爱之举(包括学雷锋),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都会这样做,有什么值得大加讽刺的呢?
难道是周立波为了扩大他脱口秀的影响力,专门搞些噱头来哗众取宠?我想绝非仅仅如此,其实他是在制造和宣扬一种“恶俗”, 向主流价值挑战,表明他雄踞上海滩的“特立独行”,有本事恶搞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何谓“恶俗”:百度说是“粗俗、庸俗、陋俗”。易中天说过:“反‘三俗’我赞成。庸俗、低俗、媚俗,当然该反。加上‘鄙俗’和‘恶俗’,变成‘五俗’,也该反。……端架子、摆排场、打官腔、拍马屁,则是‘恶俗’”( 易中天.《三俗非俗》)。不过,这两种解释基本上还是限于“三俗”之意。愚以为,“恶俗”与“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最大的不同是在于恶搞,恶搞一切传统美德和普世公认的主流价值。“恶俗”者,不是“扬善”而是“宣恶”也。
有人说,赵本山只能讽刺弱者,而周立波敢于涉及时事,讽刺政治和强者。且不说这话对赵有些偏颇,我想对周还是有一定道理。这主要是周立波在制造、宣扬和炫耀一种“恶俗”,即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蔑视和恶搞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和主流价值观。
讽刺雷锋,就是周立波制造“恶俗”的一个典型例子。在中国人民心中,雷锋代表了一种朴素的真、善、美,雷锋精神的典型意义,应该是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符合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因为雷锋不代表权势,他是平凡而伟大的,热情而善良,勤奋而朴素,这是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的。恶搞雷锋,就是亵渎和颠覆老百姓心中的英雄,不知道周立波这样搞的用心和目地何在?是他想取雷锋而代之,成为老百姓心中的英雄?
周立波虽然在上海滩混出了名,有了钱,财大气粗,还能取富婆为老婆,但若是想凭不断制造“恶俗”来哗众取宠、欺世盗名,妄图成为全国老百姓心中的英雄,恐怕只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和适得其反。
因此,奉劝周立波立马吸取郭德纲的教训,不要以为在上海滩混出了一点小名气,就开始盲目自我膨胀,就可以什么传统美德和普世价值都可以讽刺,都可以蔑视,都可以亵渎和颠覆。因为这样你就漠视和伤害了老百姓心中最美好的情感和冀盼,若再不悬崖勒马,事实上也应该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