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圈子里,这是个如雷贯耳的地址。
“家宴天下,流水人生”是这个地址最贴切的写照。
早几年开始,从很多媒体里知道黄珂的故事,昨天终于有机会踏进这个在当下社会中最难得一见的古侠旧杰精神的神奇世界。
好友张涛从银川来京,昨晚原计划带叶老师在公司附近宴请他。临下班时叶老师发来短信:地儿改了,带你去吃著名的流水席。当时没反应过来,下班后开车往望京走的路上,终于想起来这个地址似乎与记忆中什么东西有着联系。我和叶老师及张涛都是分别走,我先到,到楼下等了一会,见到叶老师时我问了一句:是那个地儿吗?叶老师笑着说:对了。
据说很多第一次来的人随便找保安或保洁问路,未开口保安会直接指那栋楼:找黄珂吧?那栋。保安能从来人的神态就知道有何贵干。
等到张涛及他的朋友到齐,我们上楼。
一进门就看到一屋子的人。我们是被张涛的一个哥们(陈琛,长春出版集团)带来的。张涛和叶老师也是仰慕已久,但没机会来。事实上你身处其中之后,会发觉和所有的媒体说的那样,你甚至里边一个人都不认识,直接闯进去,找张空位,见肉就吃,端酒就喝,没人会把你当外人。因为可能席间一半以上的人,都互不相识。
陈琛是老熟人,屋子里十多个人他认识一部分,其他也是朋友带来的朋友。可能还有朋友带来的朋友带来的朋友。
这个时候黄珂大哥出现了。在电视杂志上见过他,和想象中一模一样。我一刹那间觉得时光倒流。他身上真有些不一样的气质,仿佛江湖时代的大哥重生。
陈琛介绍我们,他话不多,笑咪咪的,握手,说,来了快坐下。似乎我们昨天刚刚杯盏相交。另一间房里已经开吃,热气腾腾。
我特意转了一圈。这应该是两套房打通成一套的,房子很大,能容纳五六十人没有问题。
寒喧没几分钟,菜就上来了。经介绍,在座的朋客基本上都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有几个诗人,有几个出版人。同桌的还有房地产公司和航空公司的。名片里从董事长到一般职员都有。
吃的是火锅。锅底是四川麻辣热汤,里边已经有大块的牛肉,一试,不是一般的好吃。回家后查了相关资料,才知道我运气不错,遇上黄大哥亲自操刀的“黄氏牛肉”,这款菜被称为第一招牌菜。
身后有一面墙,是一个巨大的酒柜。里边放满了酒,红黄白都有,从马爹利到二锅头,还有很多我都没见过的牌子。去洗手间时我还看到一间小屋被当作仓库,堆满了整摞的酒和各类调料,简直是一个中等饭馆的备料等量。
火锅省事,估计是标准配置。但阿姨偶尔会端出几个熟菜,一吃就知道绝不简单,肯定是黄大哥的拿手菜。中间有一款五花肉炖腌鱼,太绝了。
我们喝的是啤酒。黄大哥手端一只大杯,笑咪咪在两张大桌间转悠,逢人就碰杯。据说黄大哥早年酒量惊人,现在悠着点了,一般碰杯也就意思意思。想想也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要天天喝大了,身体肯定就垮了。凤凰卫视鲁豫采访他时问他一年要摆几天,黄大哥说可能超三百六十天。经常是他出差了,家里人还是满的。他专门请了两三个阿姨伺候门客,他在不在家,都能吃上。
席间,我翻着一本写他的书《黄珂》及“黄友会”的刊物,感叹不已。世间奇人啊。
另一张桌的客人因为来的早,比我们先撤了。人少以后,我得以和黄大哥聊很多东西。世界很小,我在上海及深圳的不少朋友,如肖全、默默等,都是这儿的常客。
事实上,饕餮只是一种过程,在这儿你感受最多的还是那种非同寻常的气场。
我们从七点半呆到近十二点,酒喝了无数,离开时大都微醉。
不枉此行。
其他与黄大哥有关的资料,请在百度或谷歌上查“黄珂”。